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20世纪70年代以前,受自然变化和过度的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影响,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生态持续恶化。位于其境内北部的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经每年向黄河输入大量泥沙。鄂尔多斯人长期与沙漠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南围北堵中切割”,即在库布其沙漠南北边缘地带营造锁边林,内部季节性河流及公路栽植护岸林、护路林,将库布其沙漠分割包裹,分而治之。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鄂尔多斯的生态状况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局部大为好转的历史性转变。下图为鄂尔多斯地区图。

(1)分析20世纪70年代前鄂尔多斯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2)简述荒漠化的危害。

(3)分析“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治沙模式“南围北堵”在荒漠化防治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1)气候异常,导致生态环境失衡;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风力强劲;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人口激增的压力和人类的活动不当,导致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 (2)土地丧失(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加剧;生物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生物多样性减少。 (3)南围:鄂尔多斯地区冬季受强大的冬季风驱动,风沙易向南移动,锁边林能有效阻拦库布其沙漠南移。 北堵:鄂尔多斯地区北缘是库布其沙漠与黄河冲积平原的接壤地带,水土流失严重,锁边林能有效阻拦泥沙进入黄河,减轻水土流失。 【解析】 整体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自然变化主要从降水、蒸发、风、植被等方面分析。人为因素主要是人口激增的压力和人类的活动不当。荒漠化指的是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 20世纪70年代以前,受自然变化和过度的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影响,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自然变化主要从降水、蒸发、风、植被等方面分析。气候异常,导致生态环境失衡。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风力强劲,加快蒸发、风蚀速度。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易被侵蚀。人为因素主要是人口激增的压力和人类的活动不当,人口增多,导致许多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 (2)荒漠化指的是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危害包括土地丧失,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产出减少。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等危害增多。生物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 “南围北堵中切割”,即在库布其沙漠南北边缘地带营造锁边林,内部季节性河流及公路栽植护岸林、护路林,将库布其沙漠分割包国,分而治之。鄂尔多斯地区冬季受强大的冬季风驱动,风沙易向南移动,南部边缘营造锁边林,能有效阻拦库布其沙漠南移。鄂尔多斯地区北缘是库布其沙漠与黄河冲积平原的接壤地带,水土流失严重,北部锁边林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154.31m)和夏季气温最高(47.8℃)的地方。

 

(1)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16mm,蒸发量3000mm,是中国的干极。分析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很少的原因。

 

(2)分析火焰山地区的房屋(上右图)是半地窖式(一半埋在地下)的原因。

 

(3)评价吐鲁番地区气候对种植业的影响。

 

查看答案

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该流域主要的湿地类型是(    )

A. 河流    B. 湖泊    C. 沼泽    D. 河流与湖泊

2.下列能够使湿地率增大的措施是(    )

A. 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    B. 三江平原种植水稻

C. 黄河三角洲向海延伸    D. 沿海滩涂种植海水稻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一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一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 月土壤含水量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 植树    B. 种草    C. 栽灌木    D. 自然演化

 

查看答案

坡面侵蚀是指在坡面上发生的一切侵蚀现象。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 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 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 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 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 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 坡面径流流速小    D.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上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     B.     C.     D.

 

查看答案

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保护性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土壤盐渍化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2.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地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