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地区的

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图甲);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图乙)。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

(1)简述风速从 16 米/秒增至 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2)判断风速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而不是种树的原因。

(4)分析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的原因。

 

(1)输沙量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2)跃移。理由: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 0-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 (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且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土壤湿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解析】 (1)随风速的变化,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可因从输沙量、沙粒粒径、输沙量随高度的变化及最大输沙量的位置分析。 (2)由图可知,风速 16~20 米/秒时,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 0-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故结合图示,风速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 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为跃移。 (3)与植树相比,种草比种树耗水少且易成活,且地面密植度较高,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且图中显示,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据此该地多种草防沙。 (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土壤湿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某海域某月的洋流和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月最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2月

2.影响图中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大气环流    D. 洋流分布

3.下列关于图中洋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洋流加大海陆温差    B. 洋流导致沙漠的形成

C. 洋流塑造海陆轮廓    D. 洋流使渔业资源减少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经济发展的技术模型,在模型中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工资水平和技术水平之间的差

 

距。即:假设函数 y=f(T—W),其中,y 是经济增长率,T 是技术水平,W 是工资水平。图示上半部分示意技术水平和工资水平的长期趋势,下半部分示意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趋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处于Ⅱ阶段初期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迁入的工业类型是

A. 资源密集型    B. 劳动力导向型    C. 资金密集型    D. 技术导向型

2.下列关于图示不同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阶段人均收入水平高    B. 阶段前期环境问题突出

C. 阶段经济增长率最大    D. 阶段后期产品国际竞争力大

3.结合上图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是

A. 提高工资水平的上涨速度    B. 降低工资水平扩大 T—W 的值

C. 提高技术水平扩大 T—W 的值    D. 保障国内物资供应,减少产品出口

 

查看答案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利用具有选择性,通常把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400-700mm波段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光合有效辐射,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1月9日  多云    B. 6月9日  晴朗    C. 7月9日  多云    D. 10月9日  晴朗

2.该地可能位于(   )

A. 太行山脉    B. 大兴安岭    C. 阿尔金山    D. 武夷山脉

 

查看答案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3000 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 mm,全年蒸发量1261 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

A. 降水    B. 地下水    C. 积雪融水    D. 冰川融水

2.苏木吉林湖

A. 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    B. 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 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    D. 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

3.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A. 多阴雨天气    B. 植被茂盛    C. 风速较小    D. 海拔更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了目前的9000对左右。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简述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形成的危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