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三地的地理位置及其农业景观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

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三地的地理位置及其农业景观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甲、乙两地的主要农业生产及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地生产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地广人稀

B. 乙地农业生产规模小,单产高——人均耕地少,精耕细作

C. 甲地农业商品率高——农业技术高

D. 乙地粮食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变化

2.图示丙地农业景观由最初的稻基鱼塘,后来演变成花基鱼塘、菜基鱼塘等,其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特征的变化    B. 市场需求的变化

C. 生产技术的提高    D. 农业政策的变化

 

1.C 2.B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该地地广人稀,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农业生产的效率较高,机械化程度高,A错误;乙地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发展的是水稻种植业,人均耕地较少,农业生产规模小,单产高,需要精耕细作,B正确;甲地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较高,该地的农业技术水平并不高,C错误;乙地,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对蔬菜、花卉等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农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种植业的面积逐渐减少,粮食产量减少,D正确。故答案选C项。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农业,故答案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     B.     C.     D.

2.沿甲  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3.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河流    C. 交通    D. 矿产

 

查看答案

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 1.67%    B. 1.43%    C. 0.9%    D. 1.2

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死亡率低    C. 大量人口迁入    D. 原有人口基数小

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 人口老龄化突出    B. 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 社会劳动力不足    D. 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萨克斯坦以公路运输为主,但公路年久失修,运力有限,交通落后,目前正在建设的中亚地区最重要的货运大干线“双西公路”(西欧--中国西部)哈萨克斯坦段,所需要的高品质沥青都由阿克套供应,也能满足今后该国道路建设的需要。普通沥青经历改性塑造之后,沥青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高品质沥青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低温能力;有较好的抗压能力,使弹性和柔韧性得到增强;提高了抗疲劳能力,减小永久变形;提高了耐冲击和抵抗开裂性能;改善粘结能力,提高了沥青遇水后的抗拉能力,水稳定性得到改善;减少因光照、紫外线辐射导致的老化现象。下图为“双西公路”哈萨克斯坦段示意图.

(1)分析建设“双西公路”哈萨克斯坦段需要高品质沥青的主要原因。

(2)哈萨克斯坦交通现状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试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肯尼亚是世界第三大鲜花出口国,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一枝早上7点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达荷兰,再由荷兰的拍卖市场销往世界各地。肯尼亚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但每年的6-9月是其玫瑰销售的淡季。

奈瓦沙湖畔(下图)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玫瑰农场鳞次栉比,全部采用温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其生长条件,是真正的“鼠标农业”。在温棚里,每平方米每年可以收获220至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种植量的两倍。

(1)分析肯尼亚许多玫瑰农场集聚奈瓦沙湖畔的主要原因。

(2)分析每年6-9月是肯尼亚玫瑰销售淡季的原因。

(3)说明玫瑰农场采用温棚种植玫瑰对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做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略图。右图为甲、丙两地不同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比重图。

材料二  雷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丙所在的岛屿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该岛地形是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间隔盆地。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乙地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炼油工业,出口石油制品。当前,其每天的原油加工能力相当于东南亚地区总量的40%,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1)分析甲、丙两地降雨较多三个月降水成因的异同。

(2)分析爪哇岛多雷雨的原因。

(3)从原料和市场角度,分析乙地所在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加工贸易国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