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问题。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 Ⅲ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 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

D. Ⅳ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

 

1. A 2. B 【解析】 1. 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根据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绘制的某城市多日平均密度空间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M地最有可能是(   )

A. 工业区    B. 商业区    C. 住宅区    D. 文化区

2.从地形条件考虑,该城市可能位于(   )

A. 河谷    B. 山地    C. 丘陵    D. 平原

 

查看答案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影响。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 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C. 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 全国流入人口前5均在东部地区

2.M省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 山东    B. 海南

C. 福建    D. 广西

3.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灾害    B. 就业机会

C. 人口政策    D. 宗教信仰

 

查看答案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 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 科技发展水平 D. 资源的数量

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算,其主要意义在于

A. 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 规划农业地域类型

C. 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查看答案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发展状况而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人口政策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那里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读“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三次婴儿潮相比(   )

A. 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是因为出生率很低

B. 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是因为人口基数大

C. 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所以出生人口最少

D. 第二次婴儿潮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

2.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主要理由是(  )

A.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B.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C. 国家人口政策调整    D. 医疗条件极大改善

3.从目前看,第四次婴儿潮并没有出现,原因可能是(    )

①生育观念的转变 ②受政策的影响 ③抚养成本提高 ④经济结构的调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图甲表示“我国2016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 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2.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A. Ⅰ阶段    B. Ⅱ阶段    C. Ⅲ阶段    D. Ⅳ阶段

3.该城市今后在人口工作中应(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