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选做题,不计入总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迪斯尼乐园属于高端消费娱乐项...

(选做题,不计入总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迪斯尼乐园属于高端消费娱乐项目,亚洲最大的迪斯尼乐园于2016年落户上海浦东总投资金额超过500亿元,占地面积7km2。图6示意上海轨道交通及迪斯尼乐园位置。

(1)分析上海吸引迪斯尼乐园落户的区位优势。

(2)推测上海迪斯尼乐园选择建设在浦东新区的原因。

(3)简述上海引进迪斯尼乐园项目的意义。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上海及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客源市场广。 (2)迪斯尼乐园占地广,浦东新区土地资源丰富,地价相对较低;分散城市职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距主城区较远,可避免增加市区交通压力。 (3)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促进浦东新区的发展;带动地产、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满足高端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品位;促进文化交流,形成多元化文化。 【解析】整体本题难度较大,第(1)题侧重分析上海市在位置、资金、交通、市场等方面的区位优势,第(2)题侧重分析浦东新区的优势,第(3)题主要分析迪斯尼乐园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1)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看图可知,上海海陆交通便利。上海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客源市场广阔。 (2)读材料可知,迪斯尼乐园占地面积7km2,占地广,浦东新区土地资源丰富,地价相对较低。同时可以分散上海城市职能,优化上海城市空间结构。距上海主城区较远,可避免增加市区交通压力。 (3)社会效益主要有增加就业机会;满足高端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品位;促进文化交流,形成多元化文化。经济效益主要有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促进浦东新区的发展;带动地产、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   班加罗尔的高科技产业

课题资料   班加罗尔位于印度德干高原南部,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印度科技研究的枢纽,以计算机软件业而著名,为全世界提供计算机软件和服务,被誉为“亚洲的硅谷”。目前,这里集聚的高科技企北达到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资参与。下图示意班加罗尔的地理位置。

课题思考:

(1)说出班加罗尔高科技产业的特点。

(2)简述班加罗尔高科技产业集聚的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

材料1: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2: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到南纬35°~40°之间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下表为美国和我国玉米带的比较。

(1)说出两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并说明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生产特点。

(2)简述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

(3)由材料2表中数据看出,美国玉米带的玉米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试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关于我国人口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负债”是相对应的,人口红利期结束后紧接着就出现人口负债期。

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读图说明人口抚养比与就业比的相关关系。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

瑞士当地时间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铁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通局部图(下图左)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下图右)。完成下面小题。

1.圣哥达隧道工期历时17年是由于当地

A. 气象灾害频发    B. 科学技术先进    C. 社会经济发达    D. 地质条件复杂

2.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直接影响爱斯特尔德的

①城市等级            ②流动人口数量            ③城市形态          ④服务范围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与盘山铁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

A. 增加了公路等交通压力    B. 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

C. 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D. 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

 

查看答案

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A. 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    B. 增加土层深度

C. 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D. 增加耕地面积

2.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A. 土层较薄    B. 光照充足    C. 温度高    D. 降水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