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 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 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 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2.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
A. 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 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C. 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 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1.“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A. 游牧畜牧业 B. 牧场畜牧业 C. 旱作农业 D. 水田农业
3.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都分布在长江沿岸工业带
B. 京津唐工业基地最大的优势是水资源丰富
C. 沪宁杭工业基地不足之处是缺少矿产与能源资源
D. 珠江三角洲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关于中国地理事物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太行山以西是山西省,以东是山东省
B. 巫山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 贺兰山以西是非季风区,以东是季风区
D. 秦岭以南是水田,以北是牧业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
A. 气候、水文两大要素 B. 生物、土壤两大要素
C. 地貌、气候两大要素 D. 地貌、生物两大要素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市东北部的兴安县,凿于秦代,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盘山渠道,自古以来都是岭南与中原地区间的水路交通要道。灵渠通过高度为2.24米的“人”字形滚水坝将兴安县东面的湘江上游河道——海洋河按三七的比例分为两股,其中三分通过南渠入漓江支流,七分通过北渠归湘江,形成南渠和北渠两条相互连通的航运水道,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
材料二 下面图甲为灵渠及其附近水系图,图乙为灵渠水利工程示意图。
(1)推测南渠的地势特点,并说明推测理由。
(2)从图乙看,可选择在A处或B处修建南渠,把湘江水系与漓江水系连接起来,为什么灵渠实际施工选择了B处?
(3)人字坝与南渠的修建已将湘江与漓江沟通起来,为什么还要另外开凿一条北渠作为航道?
(4)近代以来,灵渠的航运地位已经显著下降,而其灌溉作用却明显增大,试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