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是湄...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最大水面面积可达1万平方千米,水深可达11米;最小水面面积只有2700~3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洞里萨河连接着洞里萨湖与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

材料二  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大部分和柬埔寨东南部,面积44000平方千米,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

 

(1)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非常大,试分析其原因。

(2)洞里萨河的流向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试推测1、7月的洞里萨河的流向有何差异,并说明原因。

(3)夏季,甲区域的海水温度比同纬度的南海其他海域的水温低,请简述原因。

 

(1)洞里萨湖周边地区地势低洼,主要水源来自降水和周围河水的注入;河流水源主要靠雨水补给,其流量季节变化大;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2)7月,由东南流向西北;1月,由西北流向东南。成因:7月处于雨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河流水位上涨并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河水补给洞里萨湖,所以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1月处于旱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枯水期,水位回落并低于洞里萨湖水位,湖水补给湄公河干流,所以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3)夏季,该区域东部沿岸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属于离岸风,风使表层海水向偏离中南半岛的方向流动,深层的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姐基他海域 【解析】(1)分析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主要从其补给源进行分析,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入湖河流水源主要靠雨水补给,其流量季节变化大。洞里萨湖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周边地区地势低洼,主要水源来自降水和周围河水的注入;入湖河流水源主要靠雨水补给,其流量季节变化大。 (2)因为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河流与湖泊的互补关系也因雨季和旱季的不同而不同;7月处于受西南季风影响是该地的雨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河流水位上涨并高于洞里萨湖水位,河水补给洞里萨湖,所以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1月处于旱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枯水期,水位回落并低于洞里萨湖水位,湖水补给湄公河干流,所以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3)三角洲的形成是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与地形和海潮的顶托作用有关。沿岸海水水温较同纬低,考虑可能是寒流影响,该地是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所以该海岸盛行的是离岸风,进而导致沿岸形成上升的寒流。夏季,该区域东部沿岸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属于离岸风,风使表层海水向偏离中南半岛的方向流动,深层的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的寒流,导致表层海水温度低于同纬度其它海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表层水温等温线图,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若图中X=22,等温距为0.5,则Y的值为(  )

A. 20℃    B. 22℃    C. 24℃    D. 26℃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北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表示①、③两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乙、丁    D. 丙、丁

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①④海域之间

B. 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

C. 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D. 洋流④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查看答案

基流也叫底水,是指由地下水外渗进入水系中的那部分。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河流基流系数与温度、高程的关系。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最可能是(  )

A. 西北地区    B. 青藏高原

C. 松嫩平原    D. 江南丘陵

2.该地区基流的间接补给水源主要是(  )

A. 地下水    B. 大气降水

C. 冰雪融水    D. 湖泊水

3.该地区河流最适宜的开发利用方式为(  )

A. 内河运输    B. 水力发电

C. 水产养殖    D. 观光旅游

 

查看答案

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和河流曲度是描述一个地区水系特征的重要指标,下图是以1960年各指标为100,绘制出的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1960~2009年水系指标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9年水系形态特征变化表现最不明显的是(  )

A. 支流数量减小    B. 河网总面积减小

C. 支流与干流长度比减小    D. 河道平直化

2.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A. 河流结冰期增长    B. 汛期水位上升

C. 河网调蓄功能增强    D. 径流总量增多

 

查看答案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A. “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 “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 “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 “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

2.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 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D.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变化,主要是(   )

A. 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B. 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

C. 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D. 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