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

下图为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

A. 天然调蓄能力强    B. 城市热岛效应    C. 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 植被覆盖率低

3.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 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B. 城市数目的多少

C. 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D. 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1.C 2.D 3.A 【解析】 1.城市化导致地表植被减少,地表硬化路面增多,影响水循环,下渗减少,因此城市化后河流洪峰会提前,流量变化大,据此,甲表示城市化后状况,乙表示城市化前的流量变化。甲径流最大值较高且出现的时间较早,而乙曲线径流最大值出现时间较晚且较低,说明乙过程中径流速度较慢,且向地下下渗较多,则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而甲则相反,长期下去会导致城市地下水不足,出现水荒。据此分析选C。 2.城市化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会使得硬化路面增多,在一般情况下,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硬化较好则水流速度要快一些,这也将使地表径流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要早些,选D。 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

A. “低—低—低”模式和“高—低—高”模式

B. “高—高—低”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C. “低—低—低”模式和“高—高—低”模式

D. “高—高—低”模式和“高—低—高”模式

2.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1978--2010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目前(   )

A. 人口一直在增长    B. 人口压力较大

C.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 人口只有迁入没有迁出

2.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

A. 四川    B. 新疆    C. 河南    D. 江苏

 

查看答案

读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回答下面小题。

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

A. 韩国    B. 古巴    C. 新西兰    D. 埃及

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 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 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查看答案

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的主导工业部门。读“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地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试从原料、能源、水源、交通、政策、自然条件等方面分析。)

 

(2)该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1)左图中A、B、C三地分别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A处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中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3)为A处农业提供机械、电力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双选)(  )

A.人口密度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便利的交通运输                    D.发达的工业

(4) ①②③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说明①②③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