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冰是冰花或冰块随着风.浪、流作用下产生的流动现象。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冰是冰花或冰块随着风.浪、流作用下产生的流动现象。随着冬季的推进,鄂霍次克海流冰面积不断增加,70%-80%的海域被流冰或冰原覆盖。如果冬季去日本北海道,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流冰会是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看着海水中漂浮的冰块漫延至天际,难以想象,这些流冰竟然会和我国东北的黑龙江有着密切联系。与同纬度的中国东北相比,北海道冬季稍微温暖一些,沿岸海域很少封冻。这里是全球纬度最低、且有海冰现象的海域。下图为鄂霍次克海冬季流冰分布边界图。

(1)描述从1月底到2月初开始,日本北海道北部沿岸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等地观赏“流冰”的顺序,指出导致流冰分布边界位置自北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

(2)分析日本北海道东北部鄂霍次克海沿岸海域流冰形成的主要过程。

(3)观赏流冰是日本北海道的特色旅游项目。但有些年份流冰量少,甚至近海范围无冰可看,分析形成的原因。

 

(1)日本北海道北部沿岸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等地由北至南,迎来流冰接岸。主要因素:主要取决于冬季风和海流的共同作用 (2)冬季由于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气候严寒,黑龙江干流和人海口的海水封冻,冰情逐渐扩散到鄂霍次克海等海域(东北亚大陆沿岸海域);从黑龙江(俄罗斯阿穆尔河)等河流河口流出的流冰,向东流入鄂霍次克海;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海洋中自北向南的寒流不断加强;受冬季风和南下的海流的共同作用,从每年1月到3月,大量来自河流的流冰和鄂霍茨克海的浮冰,被带到北海道东北部鄂霍次克海沿岸海域。2月份是流冰的顶峰期 (3)暖冬发生,气温升高,流冰的规模会相对萎缩,或造成冰量少。由于气温高,流冰在接岸后,冰块融化;或因为风向及海潮影响,流冰远离海岸,造成近海范围无冰可看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大气环流、洋流纬度等因素对(流冰)水文要素的影响。纬度越高接受太阳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冬季同纬度陆地比海洋气温低,距离海岸线越近越容易结冰;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易结冰。鄂霍次克海纬度较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沿岸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剧烈;海域封闭,与大洋的能量交换较少。 (1)读图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纬度逐渐降低,受海洋影响增加。根据流冰分布线得出流冰扩散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扩散,所以纹别、网走、知床半岛依次出现流冰;冬季鄂霍次克海盛行西北季风,且该处有向南的寒流,所以流冰分布边界由西北向东南扩散。 (2)鄂霍次克海海域较封闭,与太平洋的海水交换少。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河流入海口表层海水降温剧烈,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而未冻结,易形成流冰;在西北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下被带到北海道北部的鄂霍次克海,我国黑龙江气温低,冬季易结冰,在风力吹拂下被带到北海道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附近。 (3)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流冰主要来自北部的鄂霍次克海和陆地河流中。暖冬发生时北部结冰少,或者到北海道附近海域大量融化;材料中提到流冰在近海几乎没有,可能是在西北风和海潮的影响下,带到远海。 【点晴】根据材料北海道北部鄂霍次克海附近流冰来源为:一方面北部的鄂霍次克海冬季易结冰在盛行风和洋流作用下被带到该处;另一方面是来自陆地河流冬季结冰后顺着水流带到该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国土西部的基岩海岸上覆盖着棕红色的高大沙丘,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纳米布沙漠的滨海部分。在纳米布沙漠和大西洋水域之间,长达500千米的海岸被葡萄牙海员称为“地狱海岸”,也叫作“骷髅海岸”,多海难事故发生。纳米比亚地广人稀,粮食生产水平低,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饥饿状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34%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位居世界十大产鱼国之列,主要捕捞种类有沙丁鱼、鳀鱼、无须鳕和竹英鱼等,其中90%供出口。1990年中纳建交以来,两国积极开展远洋捕捞、水产养殖和水产加工等方面的合作,尤其在淡水养殖方面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1)结合图文材料,简析“地狱海岸”多海难事故的原因。

(2)试推测纳米布沙漠的物质来源和沙丘呈棕红色的原因。

(3)针对纳米比亚严重缺粮的现状,请提出解决粮食问题的建议。

(4)你是否赞成在纳米比亚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制度后,太阳能发电站数量急剧增加。2017年,日本调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大型光伏发电站对有价格优势的面板需求增长迅速,受其影响,我国新能源光伏面板K企业决定进军日本市场。截至2018年1月,产于我国K企业的光伏面板已被应用在圣保罗、墨西哥城、莫斯科和智利的圣地亚哥等多个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目的是

A.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 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C. 解决国内失业问题    D. 提高能源利用率

2.中国K企业进军日本市场的最大优势是

A. 技术先进    B. 知名度高    C. 产品价格低    D. 产品质量高

3.仅考虑自然因素,下列城市6月份太阳能光伏发电时长最长的是

A. 圣地亚哥    B. 圣保罗    C. 墨西哥城    D. 莫斯科

 

查看答案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下图为进行了绿化的边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护坡法相比较,边坡绿化客土法最显著的优势是

A. 防治滑坡    B. 恢复植被    C. 美化环境    D. 成本低廉

2.适合边坡绿化客土法的植物特征有

①植株高大  ②根系发达  ③性喜温凉  ④生长迅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南方地区边坡喷播草种后,需在上方覆盖无纺布,主要目的是

A. 加大昼夜温差    B. 减少土壤板结    C. 防止雨水冲刷    D. 增加水分下渗

 

查看答案

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 中间粗两端细    B. 上端粗下端细

C. 下端粗上端细    D. 两端粗中间细

2.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时,多发生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查看答案

半城化地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的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区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受城市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也受制于村民就业方式等变化的影响。康杜村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大学城内,是大学城建设中保留下来的村落,为多所高等院校所包围的一处典型半城市化地区。图表示康杜村半城市化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情况。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康杜村由阶段一到阶段三的可用资源总体上呈现出的转化趋势为

A. 劳动力→ 房产→耕地    B. 劳动力→耕地→房产

C. 耕地→房产→劳动力    D. 耕地→劳动力→房产

2.能正确表示康杜村居民就业方式的是

A. 甲-工人 乙-农民 丙-店主 丁-房东    B. 甲-农民 乙-店主 丙-房东 丁-工人

C. 甲-农民 乙-工人 丙-房东 丁-店主    D. 甲-工人 乙-房东 丙-农民 丁-店主

3.2001年后,康杜村半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

A. 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B. 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 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