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解决“三农”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新时期的重要决策...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解决“三农”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新时期的重要决策之一。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甲图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2)为落实“新农村建设”,甲图所示地区选择了M村落作为村容村貌建设的试点,试分析选择M村的自然原因。

(3)甲图中平原和山区的道路形态及工程造价有何差异?

(4)与B地区相比,A地区聚落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1)沿道路呈带状分布。山区村落规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 (2)地形平坦,利于村落建筑布局;距湖泊近,环境优美 (3)平原地区道路较平直,造价相对较低;山区道路弯曲,多呈“之”字形,工程造价高于平原地区 (4)聚落集中分布、规模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规模、空间形态以及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村落的形成和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村落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呈带状分布。有山区到平原海拔逐渐降低,村落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地势越来越平坦,土壤越来越废气,交通越来越便利,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2)村容、村貌整齐、美观、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M村落距离湖泊近,环境优美,地处平原地形,利于村落房屋、道路等规划建设。 (3)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因素比较多,为了降低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 ,与平原相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得多。 (4)读图分析可知,A是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聚落分布密集。规模较大;B为秦岭山地,地形条件复杂,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分布,因而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查看答案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

 

查看答案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甲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

(2)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乙、丙三地自然带类型的相同,指出自然带类型及乙、丙所体现的地地域分异规律。并简析丙地自然带的原因。

 

查看答案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时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 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 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 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 河流水量    B. 土壤肥力    C. 川地面积    D. 林木蓄积量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 行政区    B. 商务区    C. 住宅区    D. 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A. 丘陵地区    B. 平原地区    C. 山地地区    D. 沟谷地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