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教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还是重要...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教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还是重要的经济、交通、旅游中心。北京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京津与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2012年)和京津冀两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1)分析京津与冀之间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异。

(2)有专家建议把甲城市培育为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的新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的区位优势。

(3)简述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1)京津:城市化起步早(或起步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发展规模大(或过大)。冀:城市化起步晚(或起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规模小(或城市数量多但规模小) (2) 与京津之间的距离适当 (或靠近北京、天津,三者大致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位于北京—石家庄发展轴的中间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对外有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交通便利;有一定的城市规模,发展基础较好;靠近北京、天津,利于承载京津疏散的功能和人口 (3)主要问题: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交通问题(交通拥堵);住宅问题(住房紧张);社会问题(就业困难) 【解析】(1)城市化进程差异可从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发展快慢等角度分析,注意图中提供了城市规模大小的信息,也要表达出来。 (2)可从地理位置、交通、现有基础等角度分析。 (3)北京城市问题主要是规模过大、规划不合理造成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中阴影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模拟值, 实线代表的是实际气温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在时间上属于    (大、小)尺度的气候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2)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1950~2000年的气候变暖问题?  , 原因是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      

(3)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对于1950~2000年的气候变暖,        因素起主导作用。试描述该因素影响下全球变暖的过程?

 

查看答案

“世界手套看中国,中国手套看嘉祥”这是手套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一句流行语。“中国手套名城”山东嘉祥县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等四大系列上百种手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能力,加工的手套95%销往国外市场。下图示意嘉祥手套产业协作关系,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嘉祥数百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依托,向全县多数乡村辐射带动的发展格局。大量手套企业集聚有利于(  )

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协作②降低原料成本③降低劳动力成本④增强集聚优势,降低运输成本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2.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对当地的影响是(  )

A. 削弱同类企业间的竞争    B. 降低专业化程度

C. 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D. 提高区域竞争力

 

查看答案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 消费市场    B. 交通运输    C. 劳动力价格    D. 原料地

2.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 接近消费市场    B. 方便产品运输    C. 利用廉价劳动    D. 接近原料产地

3.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

A. 原料生产环节    B. 加工环节    C. 运输环节    D. 销售环节

 

查看答案

读甲、乙、丙三地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甲——美国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B. 乙——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

C. 丙——亚洲传统稻作农业    D. 甲——城郊农业

2.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C. 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 城市化阶段    B. 郊区城市化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D.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