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柴达木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海变成了湖,在无数次旱风与干燥的交替演变中,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泱泱大湖渐渐干涸露底。西北的南八仙有一系列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东南诺木洪附近的一片荒漠地带中,有数以亿计的贝壳同含有盐碱的泥沙凝结在一起形成贝壳梁。下图为柴达木盆地局部区域图。

(贝壳梁)

(1)说明柴达木盆地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

(2)分析南八仙地区地貌形成的原因。

(3)推测诺木洪附近贝壳梁的形成过程。

 

(1)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盆地地形,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失。地表植被稀少且干燥(荒漠),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比热容小导致白天气温迅速升高。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夜晚气温低。深居内陆,大陆性强。 (2)该区域干涸的湖底中,表土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干缩裂开,强劲的西北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由于表土的坚硬程度差异,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土墩和沟槽,经过风力的长期作用形成了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3)柴达木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由海变成了湖,由于气候越来越干旱,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湖中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附近是当时湖盆低洼处,贝类成群结队地涌来,在此越积越多,随着干旱加剧(或河水改道),贝壳类全部死亡,形成贝壳的堤墙。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柴达木盆地局部区域图为材料,考查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地理环境,地貌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1)气温日较差大小和地形、天气、地表状况、纬度有关。气温日较差大要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和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两方面来作答。结合柴达木盆地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可知,柴达木盆地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主要是柴达木盆地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地表植被稀少且干燥,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导致白天气温迅速升高;与此相应,是夜晚气温较低,因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夜晚气温低。 (2)由“西北的南八仙有一系列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可知,这属于雅丹地貌,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和雅丹地貌形成原因可推断其成因是该区域干涸的湖底中,表土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干缩裂开,强劲的西北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由于表土的坚硬程度差异,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土墩和沟槽,经过风力的长期作用形成了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3)该地貌的成因要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结合来作答。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导致青藏高原的隆起,柴达木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由海变成了湖,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气候越来越干旱,湖水水面逐年缩小;外力作用主要是生物运动,当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湖中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附近是当时湖盆低洼处,贝类成群结队地涌来,在此越积越多,随着干旱加剧(或河水改道),贝壳类全部死亡,形成贝壳的堤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和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常常将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土壤水库蓄水量受土壤质地、降水量、蒸发量及植物覆盖度等因素影响。下图为我国某流域上游不同类型林地土壤水库蓄水量随季节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对应的林地类型为

A. 裸地、次生灌木林、杉木林

B. 杉木林、裸地、次生灌木林

C. 次生灌木林、杉木林、裸地

D. 杉木林、次生灌木林、裸地

2.该流域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 山东丘陵    C. 松嫩平原    D. 浙闽丘陵

3.5月相比,7月份该流域土壤水库蓄水量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

A. 土壤蒸发加剧    B. 副热带高压控制    C. 植物蒸腾旺盛    D. 植被覆盖率降低

 

查看答案

亚伯拉罕湖(左图)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深山里。秋冬季节,湖中茂盛的水草衰败島烂之后会释出甲烷等气体。冬季,当地气温可从0℃迅速跌落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一个个向水面升腾的气泡被冰层“捆绑”,人们称之为冰泡湖(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亚伯拉罕湖表面平滑如镜,主要因为湖面

A. 风平浪静    B. 急速封冻    C. 疾风吹雪    D. 清澈透明

2.在我国能形成高颜值冰泡湖的是

A. 云南滇池    B. 河北白洋淀    C. 青海茶卡盐湖    D. 新疆赛里木湖

3.青藏地区的湖泊难以形成大规模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 湖泊生物量低    B. 盐度高封冻慢    C. 湖水浅冰层薄    D. 湖水透明度低

 

查看答案

驼梁位于冀晋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2 281米,系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以山脊线为界,北坡森林郁郁葱葱,南坡草地幽幽如茵(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北坡植被明显好于南坡,其优势条件是

A. 气温较高    B. 水分条件好    C. 坡度和缓    D. 土壤肥沃

2.南坡M地为带状分布的森林,该地最有可能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台地

 

查看答案

“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 技术(又称“挂树贮藏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主要选择晚熟柑橘品种实施该技术。柑橘,性喜温暖湿润,一般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可能出现花果同树奇观的是

A. 山东    B. 山西    C. 四川    D. 海南

2.能观赏到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花果同树奇观产生的因素无关的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技术    D. 市场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省区简图

材料二  油菜籽是甲省区的主要食用油,该省区油菜籽千粒重4g-6g,每株产量10g-20g。甲省区油菜籽不仅单产高于乙省区,而且质量较优,是真正地绿色食品。该省的菜油要比从外地进入的菜油高出20%的价格。

(1)比较图示两省区地形地势特征的差异。

 

(2)简述甲省区(相对于乙省区)发展油菜种植的优势条件。

 

(3)与乙省区相比,甲省区水路与陆路交通都十分落后,试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