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鸟类有候鸟和留鸟之分,终年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鸟称为留鸟,随季节而迁徙的鸟称为候鸟...

鸟类有候鸟和留鸟之分,终年生活在同一个地区的鸟称为留鸟,随季节而迁徙的鸟称为候鸟。候鸟又有夏候鸟与冬候鸟之分,夏候鸟是春季飞来观测地度夏繁殖,深秋又飞往原地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该地繁殖的鸟类。冬候鸟是秋季飞来观测地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原地繁殖,待幼鸟长大后,至次年秋季又飞临该地越冬的鸟类。下图示意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除观测地外,与夏候鸟的另一栖居地相比,冬候鸟的另一栖居地

A. 位置偏北    B. 昼长更长

C. 气温更低    D. 降水偏少

2.海拔200米左右的鸟类种数比海拔500米处少,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食物来源少    B. 受人类的影响大

C. 气候湿热    D. 光照少,孵化条件差

 

1.C 2.B 【解析】 1.本题以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方面的资料为载体,要求考生分析两种候鸟的另一栖居地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夏候鸟在另一栖居地越冬,说明另一栖居地冬季比该地温暖,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低;冬候鸟在观测地越冬,说明其另一栖居地比观测地冷,其纬度应该比观测地高,故C项正确。但两地的降水情况具有不确定性,D项错误;A项对北半球而言正确,对南半球而言是错误的;B项对当地夏季而言正确,对冬季而言是错误的。故答案选C项。 2.本题以海拔200米左右和500米处的鸟类种数差异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图像信息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海拔200米左右的地区河湖湿地多,鸟类的食物来源更多,A项错;光照条件对鸟类的孵化条件影响不大,D项错;200米与500米的高差产生的气候差异很小,不足以影响鸟类的栖居情况,C错误;但200米左右的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对鸟类的生活惊扰多,故鸟类的种数偏少,B正确。故答案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甲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建成。图乙表示甲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A. 夏季    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B. 夏季    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

C. 春季    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D. 春季    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

2.图中河流

A. 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B. 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

C. 水温年变化小、日变化大    D. P处河流水量小于Q

 

查看答案

莲藕在我国南方水乡种植广泛,根据生长环境差异分为田藕(种在水田里) )和塘藕(种在深水塘里),

其中塘藕比田藕的淀粉含量要高。莲藕的叶柄和花梗较细脆,而叶片宽大,通风易折断,若断处有水渗入,会引起地下茎腐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塘藕的淀粉含量比田藕高,是因为水塘比水田

A. 水体深,土温低,莲藕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多

B. 水量大,土壤化肥农药浓度低,莲藕生长速度快

C. 土温变化小,莲藕生长环境稳定,养分积累多

D. 土层更深厚,莲藕的发育空间大,莲藕生长量大

2.塘藕一般秋季成熟,但挖藕多选择在冬季,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冬季气温低,储运条件好    B. 临近春节,市场需求大

C. 处于农闲时节,劳动力充足    D. 冬季湖塘水位低,采挖条件好

3.在田藕生长旺季遇到暴风雨来临时,为防止田藕的叶柄和花梗折断,藕农宜采取的措施是

A. 向藕田灌水,提高藕田水位    B. 给藕田放水,降低藕田水位

C. 给藕田追肥,提高莲藕的抗风能力    D. 在藕田上覆盖塑料膜减风挡雨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峰林、峰丛林立,有广西处处是桂林之说。西江水系三分之二位于广西境内,江水徜徉在覆满植被的万峰从中。广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2%,生态环境保持较好且基本上相差不大。多年来,广西虽然经济总量、GDP在全国各省区排名靠后,但却生产世界上最珍稀的东西——长寿,是我国长寿之乡最多的省区。为了长寿养生,这里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候鸟人”,他们一般冬天来,夏天走,有的还会长期租住下来。仅广西巴马县一个地方,“候鸟人”就有10多万人。下图为广西百岁老人密集区域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广西全国长寿之乡最多的主要原因。

(2)试说明大批“候鸟人”集聚广西长寿之乡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目前中国甚至世界最大苗族聚集地。苗寨大多依山傍水,相连成片,木质吊脚楼错落有致;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在旅游资源没有开发前,西江千户苗寨地处偏远,交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老百姓生活贫困。如今的千户苗寨,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有序开发,乡村旅游开展的红红火火,村容村貌彻底改观。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景观。

请以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开发为例,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伯拉罕湖(52°N,116°W)位于加拿大中西部落基山脉中,群山环抱。湖区冬季气温低。湖水四季清澈,春夏季节湖中的水草茂盛,湖口有人工大坝。这座湖每年冬季都会出现一种奇观——湖面下聚集着大量的冰冻气泡,气泡被“锁”在冰层之中形成“冰泡”。此外大风扮演着最高效的“清道夫的角色”,使“冰泡”景观更加惊艳。每年冬季亚伯拉罕湖“冰泡”景观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前去观赏拍摄。下图示意亚伯拉罕湖位置,下图示意“冰泡”景观。

(1)分析亚伯拉罕湖区冬季气温低的原因。

(2)说明亚伯拉罕湖“冰泡”的形成过程。

(3)说明冬季亚伯拉罕湖“冰泡”景观易于观赏拍摄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