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E点附近的河流干流流向是 。 (2)各字母代表的地形部...

读下图,回答问题。

(1)E点附近的河流干流流向是          

(2)各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C处为      ,F处为     。G、E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为  

(3)C、D两地高程相等,若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该地欲在图中建一油港,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在A处建港;方案二,在B处建港,经过分析讨论最终选择方案二,试分析其理由。

 

(1)自西向东(自西南向东北)(2)山脊,山谷,50—150; (3)C处有利条件是直线路程短,不利条件是坡度陡;D处相反 (4)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矿近,运输方便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属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典型性试题。通过抓住图示的指向标、等高线分布、等深线分布等基本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影响港口建设、输油管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1)由图中等高线的变化趋势和指北针的方向可知,E点附近的河流干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流(自西南向东北)。 (2)根据等高线的“凸高为低是山谷、凸低为高是山脊”的规律可知,C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F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图中G的海拔介于100-150米,E点的海拔介于200-250米,计算可知G、E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为50-150米。 (3)根据图示连接C点、D点到甲山顶,则C点到山顶距离较近,但穿过的等高线较多,说明坡度较大;而D点到山顶距离较远,过等高线条数少,说明坡度较小。 (4)根据图示影响建港条件主要从海湾、地形、水深等因素分析。读图B处等深线密集,港阔水深便于物资集散;等高线稀疏,陆地坡度较缓,便于建港;等深线凸向陆地为港湾,易于避风;因为建设油港,B处距离油矿近,方便运输。A处等深线稀疏,水浅不利于船只停泊和航行;且地势较高不利于陆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距离油井较远,运输成本高,故B处建港更为合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下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为晨昏线,某人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 775 km的某地肉眼观测北极星(夜间),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为48°。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____。某人现在所在纬度为     ,B地纬度为    

(2)B地此日昼长为        小时,A地此日昼长约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_(地方时)。

(3)有一架飞机从A点飞往C点的最近飞行方向,先往________(方向)再往________(方向)。

(4)此时,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是:         

 

查看答案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 ③盛行风向 ④纬度位置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我国政府在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     )

A. 进口木材成本低    B. 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C. 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D. 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题。

有关图中各地农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照不足

B. B地区农业发展引河流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C. C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该地热量不足

D. 相比于D地,F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图示西南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

A. 湖泊萎缩,洪涝更加频繁

B. 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C.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 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2.图中P湖周边耕地不足,人地关系矛盾尖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②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④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读我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箭头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 高压输电    B. 管道运输

C. 水陆联运    D. 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 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 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 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 彻底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