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5月31日,全部采用中国标准、装...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5月31日,全部采用中国标准、装备、技术、管理的蒙内铁路(肯尼亚港口域市蒙已萨至首都内罗毕)正式建成通车,两地间行程时间从10多个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该铁路穿越了东非裂谷带和多个国家公园,沿线火山灰分布广泛,土质疏松。根据远期规划,这条铁路最终将连接坦桑尼亚等东非6国,建成后将成为东非地区铁路大动脉。下图为东非部分国家示意图。

(1)从自然环境角度,说出蒙内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蒙内铁路选线与乌干达铁路蒙内段基本并行,说明如此选线的理由。

(3)从远期规划的角度,简述蒙内铁路对东非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指出因蒙内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1)干季淡水缺乏;湿季时降水量大,不利于施工;地势起伏较大;断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土壤疏松,遇水软化,地基不稳;野生动物、蚊虫侵袭等 (2)乌干达铁路蒙巴萨一内罗毕段沿线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对蒙内铁路修建的制约较小;沿线运输需求量大;有利于沿线生产、生活物资的保障 (3)增加了新的出海通道,有利于东非内陆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完善运输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推进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利于实现产业分工与协作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蒙内铁路建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交通建设遇到的困难、交通建设的意义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蒙内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可以从地形地质、土壤、干季缺水、蚊虫侵袭等自然环境角度分析。 (2)由图文资料可知,原有“乌干达铁路”选线时,已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对铁路选线的影响,因此蒙内铁路选择与此并行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小;由于“乌干达铁路”的修建,交通条件相对较好。 (3)蒙内铁路的修建对东非地区的地理意义,主要有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缓解陆路交通运输压力、促进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众多就业岗位等方面。 (4)蒙内铁路项目带来的益处可从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地区工业结构优化、加速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来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达30.8%,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该省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坡地石漠化现象较严重,地表水资源也较缺乏。下图为贵州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近年来,贵阳已建成中国首个大数择综合试验区,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高科技中心之一,嘎引了国内外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高技术企业的巨额授资。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是机器设备散热需要的空调费。

(1)描述贵州的地形特征,

(2)分析贵州土地贫瘠且缺水的原因。

(3)评价贵阳能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的条件。

(4)说明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企业集聚贵阳的理由。

 

查看答案

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有一处干热河谷,其河畔分布着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每当晒盐季节,当地纳西族妇女会打开河畔的盐井围栏的活动门,从盐井中取出卤水(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置于盐田晒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下图为澜沧江河畔盐田位置及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田晒盐的旺季与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分别是

A. 1-3月4~6月    B. 4~6月7-9月

C. 7-9月10-12月    D. 10~12月1-3月

2.该盐田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其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A. 现代盐湖广泛发育    B. 干热气候有利于盐矿形成

C. 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    D. 地质构造便于盐井卤水形成

 

查看答案

潮汐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发生在白天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下图为“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渔民利用石沪进行了捕鱼,每天捕鱼量较大的时段最多有

A. 1    B. 2    C. 3    D. 4

2.推测沪房处的石墙剖面结构与实际最符合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1960年—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近50年该地区

A. 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B. 气温年较差最大约在1987

C. 降水季节变化显著    D. 气温先快速下降后持续上升

2.该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

A. 1960年—1969    B. 1980年—1989

C. 1990年—1999    D. 2000年—2009

 

查看答案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艺术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长三角地区孕育了以“柔”和“细腻”为主要艺术风格的越剧,关中地区则孕育了以“刚”和“粗犷”为主要艺术风格的秦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腔许多唱段“曲调高亢粗犷,韵味铿锵”,造就此艺术风格特点的相关地理特征为

A.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B. 地处西北,位置偏僻

C. 高原地形,广袤开阔    D. 黄河流经,水源充足

2.越剧题材以爱情和家庭生活为主,秦腔题材以历史战争和公案戏为主,其原因主要是

A. 长江下游地区开发较早,经济发达

B. 关中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物产丰富

C. 长江下游地区水网密布,交通不便

D. 关中地区地理环境较优越,都城首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