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地形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①...

读“地形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因受寒流影响,形成热带荒漠带    B. ②处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C. ③处所在地形区易出现寒潮、飓风等灾害性天气    D. ④处北部铁矿储量丰富

2.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南部已形成世界巨大的城市群

B. 中部地区乳畜业发达

C. 西海岸地区的科技优势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 南部形成以纺织,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1.C 2.C 【解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经度位置120°W--80°W,结合图示地形起伏判断,该大陆西侧为高山,地势较高;东部山脉较低,中部地势较低平,故判断为北美洲,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北美洲;维多利亚湖位于非洲;大自流井盆地位于澳大利亚;潘帕斯草原位于南美洲。 2.该国家为美国,世界最大的城市群位于其东北地区,乳畜带位于其东北地区,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即硅谷,位于西海岸地区,南部形成了宇航、电子、石化等工业区,所以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启航,历时369天,经历了9个航段,航程64162海里,于2011年11月1一日上午9:30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下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大洋一号”航行期间

A. 途经南海时,逆风逆水

B. 在开普敦(1月18日靠岸)停留期间,炎热干燥

C. 在巴西萨尔瓦多港(5月19日靠岸)停留期间,昼越来越长

D. 北太平洋航段内,表层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

2.本次科考发现了16个海底热液区,黑色热液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热液区最可能位于

A. 大陆架    B. 大陆坡    C. 海岭    D. 海沟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理石(岩)是地壳中原生的各类石灰岩经过地壳内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现代社会对大理岩的大规模开采、工业化加工、国际性贸易,使其装饰板材大批量地进入建筑装饰装修业。云南省大理市,以质量好、储量大、埋藏浅的大理石矿藏而扬名中外。

云南省大理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古以来大理白族(当地主体民族)的能工巧匠们常选取具有成型花纹的大理石通过人工切凿、打磨,制作大理石画,还根据大理石的石质和画面特征制成屏风、挂屏、花盆、笔架、花瓶、砚台、图章、茶具、石臼,以及桌面、凳面、靠背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目前大理白族的大理石手工艺品已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主要旅游产品。

(1)简析有利于大理市大理石矿藏形成的地质条件。

(2)试述大理石矿藏开发对大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简析大理市大理石矿藏在现代大规模工业化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4)简述现代大规模工业化开发大理石矿藏对大理市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柬埔寨地处热带地区,旱季(11月一次年4月)、雨季(5月—10月)分明,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国。该国多次获得“世界最好大米”称誉的茉莉花香米,主要产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的泛滥平原,当地农民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一年一熟种植(生长期5—6个月),产品销往中国、新加坡、欧盟等地。下图示意洞里萨湖位置及周边地形和水系。

(1)洞里萨湖沿岸农民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稻米生产。推测当地农民一年中安排这两项农事活动的时间及其原因。

(2)分析洞里萨湖沿岸出产“世界最好大米”的优势条件。

(3)分析柬埔寨茉莉花香米能够远销欧盟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5月13日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主要因素有

A. 沙源、地形    B. 地形、风向

C. 沙源、风向    D. 沙源、城市

2.下列关于13日08时图中城市受沙尘暴影响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民丰强于和田    B. 喀什强于若羌

C. 敦煌强于玉门    D. 若羌强于民丰

3.从13日02时到13日23时期间,沙尘中心的移动速度

A. 越来越慢    B. 先快后慢    C. 先慢后快    D. 越来越快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密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劳动力价格    B. 技术水平    C. 地价水平    D. 环境优劣

2.与200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A. 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B. 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加

C. 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    D. 近郊区制造业密度减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