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C.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D. 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2.如果该山实际存在,自然带①不可能的是 (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某活动小组在某山山脚测得的温度为22℃,山顶为16℃,请你说说该山的相对高度为(  )

A. 1000    B. 3666    C. 2000    D. 600

 

1.C 2.C 3.A 【解析】 1.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根据图中的坡面位置分析,图示南坡雪线位置低,所以南坡是迎风坡.北坡的基带较宽,所以北坡是阳坡。 2.据自然带分布规律可知,该山地的北坡为阳坡,说明该山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所以C正确。 3.依据同一地形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气温下降0.6℃的规律,我们先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22℃-16℃=6℃,用气温差除以0.6℃再乘以100就可以计算出两地的海拔高度差,6℃÷0.6℃×100=1000米,由此得出山脚和山顶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在该岛800多种植物中,有超过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

A. 平原面积广大    B. 长期与大陆隔绝    C. 火山活动频繁    D. 人类活动影响小

2.龙血树的奇特形态主要有利于

A. 为根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B. 抗击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

C. 进行光合作用    D. 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

 

查看答案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图中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

A.     B.     C.     D.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 800 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为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草、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据此回答下题。 

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

A.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C.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 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查看答案

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欧洲迁往非洲

C. 从亚洲迁往拉美    D. 从非洲迁往西亚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北流往四川    B. 从山东流往河北

C. 从湖南流往广东    D. 从新疆流往内地

3.关于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错误的是(  )

A. 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的极限

B.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0亿左右

D. 由于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查看答案

读人口增长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I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是(   )

A. 原始型低增长阶段    B. 传统型加速增长阶段

C. 传统型增长减缓阶段    D. 现代型低速增长阶段

2.对图中人口增长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I

B. 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II

C. 最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III

D. 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IV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