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珠江流域示意图,下表为A区域产业转移走向。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下图为珠江流域示意图,下表为A区域产业转移走向。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与A区域相比,B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和限制因素是什么?

 

(2)说明如何治理A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A区域的一些产业部门逐渐向其他区域转移,分析其产业转移的原因。

 

(1)优势:自然资源(能源)丰富。 限制因素: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资金、技术、人才缺乏  (2)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城市绿化系统;加强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设施;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进行旧区改造,改善住房条件 (3)从A区域(珠江三角洲)向周边地区转移的产业类型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上涨、交通状况变差、环境污染严重,该地区开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使其部分产业部门向周边地区转移。(周边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地价低、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比较明显)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珠江流域示意图和产业转移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B区域与A区域相比,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限制因素是生态环境脆弱,人才短缺。 (2)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加强城市规划、改善城市交通设施、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等方面回答。 (3)在珠江上游区域投资开发水能资源,能够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电成本,缓解用电紧张状况,产业转移的原因,可以从土地价格、交通、环境污染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荒漠化的因素。

(3)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 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 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查看答案

读某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下图可知,该地

A. 城市化水平高    B. 工业发达

C.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2.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为

A.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B. 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C. 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查看答案

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 地价较低  .    B. 历史悠久

C. 交通便捷    D. 原料充足

2.图中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主要导致    (    )

A.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 第一产业产值降低    D. 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查看答案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A. 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 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C. 河流年径流量增加    D. 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2.木里煤田系统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A. 气候恶劣    B. 资金不足    C. 交通不便    D. 氧气缺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