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科研人员采用春季放火的方法,对亚洲温带荒漠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植物多度等群落...

科研人员采用春季放火的方法,对亚洲温带荒漠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植物多度等群落特征对火国子的响应进行了科学研究,火烧前后,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4月份,植物多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气温较低    B. 土壤潮湿    C. 地形平坦    D. 光照不足

2.依据材料推测,火烧对温带荒漠草原的影响是

A. 土地荒漠化加剧    B. 生态系统更稳定    C. 短期肥力会提高    D. 承载力明显降低

 

1.A 2.C 【解析】 1.该区域位于亚洲温带荒漠带,距冷空气源地近,图中4月份,植物多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气温较低,A对。温带荒漠带土壤干燥,水分条件差,B错。地形平坦不是主要原因,C错。区域内光照充足,D错。 2.依据材料推测,火烧对温带荒漠草原的影响是短期肥力会提高,植物丰富度提高,C对。材料不能体现土地荒漠化加剧,A错。当年植物多度减少,生态系统不稳定,B错。7月份植物多度恢复,说明一年内可恢复,环境承载力没有明显降低,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套种”是在前手作物生长后期的行间,精种或移栽后李作物,使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同作”是在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成分管相问种植不同农作物,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生产实践中,两种方式经常结合使用,形成“问作一一套种”模式,是传统种植业常用的一项增产措施,但近年来采用的越来越少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套种“可显著提高

A. 劳动生产率    B. 耕地的肥力    C. 农作物熟制    D. 农产品品质

2.最能体现对气候资源充分利用的间作搭配模式是

A. 株型”一高一缕”    B. 根系“-深一线”    C. 播种“”一早一晚”    D. 需水“多一少”

3.近年来,“同作套种”模式在我国农村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A. 农业劳动力不足    B. 农作物种类减少    C. 农产品供过于求    D. 机械化生产不便

 

查看答案

张家口120MW 大型山地先优发电项目是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山地类型电站,电站建设地在山击起伏、沟谷级横。山体坡度多在40 -10度之间。整座电站随形优势。炕蜒起伏,形成了一座“绿色长城”。下图为张家口光伏电站一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张家口选择山坡建设太阳能电站,可以

A. 不使用电池板安装支架    B. 充分利用坡地,少占农田

C. 避免洪水.泥石流的破坏    D. 保护坡地,减少水土流失

2.材料中称张家口山地光伏项目为“绿色长城”,是因为

A. 太阳能为清洁能源    B. 电站促进山地绿化    C. 电池板生产无污染    D. 电池板外观为绿色

3.太阳能电池板朝向随地形变化(不统一朝南)。主要考虑

A. 阳光方向随地形坡向而变化    B. 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发电量

C. 朝向对太阳能发电影响较小    D. 破小供电能力的时间差异

 

查看答案

常年冻结的土层为永冻土,随季节变化、冻融交替的土层为季节性冻土。田1为我国某地地面至地下5米地溫季节变化示意图(单位:C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地面至地下5 米地层中

A. 水冻土上界温度1月份最低

B. 季节冻土层厚度约3米左右

C. 夏季比冬季地温垂直变化大

D. 地温变化幅度与深度正相关

2.当地河流的结冰期约

A. 3个月

B. 5个月

C. 7 个月

D. 9 个月

3.此地最可能位

A. 塔里木盆地    B. 青藏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东北平原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小城镇和农村不可能照搬大城市修建污水处理厂的方式解决生活污水问题。据调查,小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主要为冲厕污水和洗衣、洗米、洗菜、洗澡废水。污水中主要是生活废料和人的排泄物,一般不含有毒物质,富含氮、磷、钾等元素。而氮、磷、钾等元素既是水生生物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又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结合实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冰岛是北大西洋中一个岛国,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北欧五国之一。冰岛自然风光独特,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图为冰岛略图。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冰岛的支柱产业,随着到冰岛旅游人数增加,也带来很多问题,冰岛财长贝尼迪松坦言,“旅游业却是面临挑战,但能有这些问题是好现象——从某种角度讲,这些都是成功的烦恼。”

冰岛财长这句话中“好现象”是指什么?“烦恼”又是指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