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

材料二  “楝子开花石首来”宋人范成大的诗句中写道。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图1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三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图2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

下图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1)请根据图分析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的变化及可能原因。

(2)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

 

(1)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速度较快。 原因:过度捕捞导致野生大黄鱼产量下降;国家捕捞(休渔)政策的实施;近岸海域海洋污染、赤潮频发,生态破坏。 (2)赞同。理由:三沙湾海区滩涂面积广;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水温适宜,养殖条件好;大黄鱼肉质较好、味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可减少野生大黄鱼的捕捞量,有利于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恢复;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等。 不赞同。理由:海湾封闭程度高,海水交换能力弱(或自净能力弱),过度发展养殖业,易导致水体污染,加大水产品病害发生几率,造成经济损失;侵占航道,影响海运业的发展;水质恶化,不利于野生大黄鱼繁殖。 (3)4-6月,福建省三沙湾海区水温回升,适宜大黄鱼产卵、繁殖;入海径流量增大,稀释作用增强,使三沙湾海区的盐度降低;入海径流量增大,泥沙增多,使三沙湾局部海区的透明度下降;入海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加之水温回升,日照时间变长,利于鱼虾等生物繁殖,大黄鱼饵料充足。 【解析】(1)根据图示曲线,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速度较快。可能原因是过度捕捞,影响鱼类繁殖,导致野生大黄鱼产量下降。可能是国家休渔捕捞政策的实施,导致产量减少。近岸海域海洋污染、赤潮频发,生态破坏。 (2)根据材料三,三沙湾海区滩涂面积广,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水温适宜,养殖条件好。大黄鱼肉质较好、味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可减少野生大黄鱼的捕捞量,水产养殖有利于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恢复。产量提高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等。所以赞同。 三沙湾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海湾封闭程度高,海水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弱。过度发展养殖业,易导致水体污染,加大水产品病害发生几率,造成经济损失。水质恶化,不利于野生大黄鱼繁殖。扩大风箱养殖,侵占航道,影响海运业的发展。所以不赞同。 (3)结合材料一分析,4~6月,福建省三沙湾海区水温回升,适宜大黄鱼产卵、繁殖。南方雨季开始早,此时入海径流量增大,稀释作用增强,使三沙湾海区的盐度降低。入海径流量增大,泥沙增多,使三沙湾局部海区的透明度下降,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入海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加之水温回升,日照时间变长,利于鱼虾等生物繁殖,大黄鱼饵料充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科学家们将光敏定位仪用于小型鸟迁徙研究,即通过仪器收集光照的信息(日出日落时间、日照时数等)大致确定鸟儿所在的位置,下图是据此方法绘制的2014-2015年某种小型鸟类迁徙路线图,图中数据表示往返日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鸟类从北京到甲地大致的飞行方向是

A.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B. 自东向西

C. 自东北向西南    D. 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2.通过获取的光照数据而进行纬度计算时,结果最易相混的两个地点是

A. 甲地和乙地    B. 乙地和丙地

C. 丙地和丁地    D. 丁地和乙地

 

查看答案

等时间交通图集成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到达的空间范围。读我国某城市市内交通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该城市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最可能是

A. 地势崎岖    B. 河流穿城而过

C. 东南部为山地    D. 气候干旱

2.图示地区出现两块“时间飞地”,其成因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A. 地铁站    B. 大型商场

C. 汽车厂    D. 生态保护区

3.从方便工作和生活角度,该市未来兴建公租房应选择的方位是

A. 东南部    B. 西南部    C. 东北部    D. 西北部

 

查看答案

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

A. 季风区河谷地带    B. 绿洲边缘

C. 沙漠腹地    D. 农牧交错地带

2.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

A. 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    B. 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

C. 降低区内风速    D. 保护沙堆表面植被

3.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A. 弱—强—强    B. 强—弱—弱

C. 强—弱—强    D. 强—强—强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城市位于________的汇合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城市位于________,因此既是________港,又是________港。

(4)以上四座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其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我国一些重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如上海处在________入海口,重庆处在________________的交汇处。

(5)试分析武汉城市形成和发展与哪些地理区位有关。

 

查看答案

读图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流动在数量上呈            的趋势,原因是      

 

(2)从流动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                     .

(3)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4)我国历史上60年代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引起迁移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