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天坑是一种漏斗形岩溶地质景观...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天坑是一种漏斗形岩溶地质景观,是在地下河强烈溶蚀和侵蚀作用下,石灰岩不断溶蚀,导致岩层崩塌,并贯通地表形成。2016年,我国地质专家在汉中南部发现在数量上居世界前列的天坑群。汉中天坑群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深处的禅家岩镇、小南海镇、骆家坝镇、三元镇四个区域,处于我国目前发现的天坑岩溶地貌的最北界,天坑群原始程度高、生态保护好,类型齐全,具“稀、奇、峻、雄、险、秀”的风景特色。右图示意汉中天坑群分布地区。

评价陕西省汉中天坑群景区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

 

有利条件:汉中天坑群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原始程度高,生态环境好,类型齐全,风景独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美学观赏价值。 不利条件:汉中天坑群分布在秦巴山区深处,交通通达度低;位置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差;景区地势起伏较大,环境承载量小;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远,客源较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的评价。 主要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的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存在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由材料分析可知,汉中天坑群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原始程度高,生态环境好,类型齐全,风景独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美学观赏价值。但是由于汉中天坑群分布在秦巴山区深处,交通通达度低;位置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差;景区地势起伏较大,环境承载量小;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远,客源较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塞罕坝地区地处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历史上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自清末以来由于大规模开围放垦和战争、山火等原因,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成为风沙蔽日的茫茫荒原。1962年,塞罕坝设立林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不足10%。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塞罕坝建成林地约7.5万公顷,并在大面积单一人工林的基础上,通过小面积抚育砍伐、“引阔入针”“林下植树”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间种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环境优美,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位置。

(1)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分析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2)分析塞罕坝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

(3)从气候角度推测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側,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

绿道(GL)是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兼顾生态和经济平衡的完整线性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图为南京市西部江心洲及滨江带绿道系统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部位的沉积砂砾颗粒特征是(  )

A. 迎水侧的洲头沉积物颗粒较大    B. 东西侧翼的沉积物多以淤泥为主

C. 洲尾部沉积物的大小分选性好    D. 从洲面垂直向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2.江心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

A. 长江三峡蓄水后江心洲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B. 南水北调东线实施调水后江心洲面积缩小

C. 大量农业开垦导致江心洲内部湿地锐减

D. 造船、沙场等产业的退出使江心洲的发展趋于衰落

3.关于江心洲滨江带绿道的规划建设,正确的是(   )

A. 滨江堤岸需要生态化、景观化改造    B. 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需要彻底清理

C. 东侧要与市区隔离开避免市区的干扰    D. 西侧破碎的湿地应保持其相互独立性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西部港口小镇罗曾堡(51.90°N,4.25°E)工业发展迅速,为此于1960年修建了一条新的入运河——卡兰运河,分担原有南北向新沃特伟赫运河的运输压力,运河建成后,承担着繁重的运输任务,大型船只川流不息。1980年,在卡兰运河一侧河岸修建了一座高墙。该高墙长约1.75千米,由125根半圆弧形混凝土柱组成,柱高约25米,建成后有效削减75%的风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卡兰运河建成之初,主要运输(   )

A. 时鲜花卉    B. 观光游客    C. 石化产品    D. 电子产品

2.推断卡兰运河旁的高墙(   )

A. 呈东西向延伸,位于运河南岸    B. 呈南北向延伸,位于运河西岸

C. 呈东西向延伸,位于运河北岸    D. 呈南北向延伸,位于运河东岸

3.建设高墙是为了(  )

A. 降低大型船只噪声    B. 减轻厂房设施受损

C. 减少风浪冲刷河岸    D. 保障船只航行安全

 

查看答案

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这种谷底因为走向与山脉近于垂直相交,也称为“横谷”。“陉”,历史上常被利用作为迁徙、贸易、征战的道路系统。下图为太行八陉示意图。据此完成第下面小题。

1.历史上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

①交通通道②农业基地③人口集聚区④关隘要冲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太行八陉中,交通意义最为重要的是(  )

A. 飞狐陉    B. 井陉    C. 白陉    D. 轵关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