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某城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①、②、③代表城市三大基本功能区(住宅区...

读某城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①、②、③代表城市三大基本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那么①代表________、②代表____      ____、③代表____      ____。

(2)该城市计划在甲处建设一座火力发电厂,试评价其布局的合理性。

(3)乙处为新建高档住宅区,试简析其区位优势。

 

(1)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2)靠近铁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取水方便;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空气污染较小;地处城市外围,地价较低 (3)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靠近高等院校,交通便利 【解析】整体分析: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占面积最大。商业区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工业区位于城市边缘,盛行风的下风向。工业区布局原则,不污染城市环境。要考虑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高档住宅区对交通、环境、文化等要求高。 (1)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占面积最大。如果①、②、③代表城市三大基本功能区,那么①代表住宅区。商业区位于城市几何中心,②代表商业区。工业区位于城市边缘,盛行风的下风向,③代表工业区。 (2) 读图,结合图例分析,火电厂需要煤、石油等做原料,甲处靠近铁路,全球原料运入,交通便利。火电厂耗水量大,甲地靠近河流,取水方便。甲地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空气污染较小。地处城市外围,地价较低,甲地适合建设一座火力发电厂。 (3)高档住宅区对交通、环境质量要求高。读图,乙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大气污染少。靠近山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靠近高等院校,交通便利。适宜新建高档住宅区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图中箭头表示人口流动方向,回答:

(1)图中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特点是          ,原因是         

(2)图中所示的人口流动现象对流入地区有哪些影响?

(3)近年来,部分天津、济南等大城市的退休人员到威海定居,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读鲜花、蔬菜生产及销售模式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阶段I鲜花、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地形平坦    B. 雨热同期

C. 市场需求    D. 劳动力不足

2.阶段II鲜花和蔬菜全部从乙输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 甲地全部城市化    B. 甲地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C. 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D. 乙地生产鲜花蔬菜条件好,成本低

 

查看答案

目前田园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人为中心,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据此回答下题。

1.田园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 休憩地    B. 工业区    C. 交通区    D. 住宅区

2.北京市中心城区为行政区而不是商务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历史原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因素    D. 政策因素

3.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欧洲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一般很少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B. 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例如杭州

C. 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D. 城市历史发展较晚的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的大城市市中心都是摩天大楼

 

查看答案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 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C. 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 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查看答案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是城市住宅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住宅用地采用“大院式”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价低廉    B. 人口密度大

C. 便于管理    D. 地形平坦

2.我国城市住宅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可能生产的影响有(    )

①增加住宅小区公共空间         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④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