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左图为南亚部分地区简图:右图为果阿邦首府帕纳吉气候统计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左图为南亚部分地区简图:右图为果阿邦首府帕纳吉气候统计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印度板块内部较____(活跃/稳定);东高止山脉较低矮,因其长期受____作用而致。

(2)当甲河附近地区的气压中心生成并增强后,图示海域中的洋流向________流;此时甲处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____ 。

(3)图示沿海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在影响这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申,除当地人们的饮食偏好和种植历史悠久外,另一最大优势是____。

(4)帕纳吉每年的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月份,并分析7月份气温并非最高的主要原因。

 

(1)稳定流水侵蚀 (2)南(东南) 高山上的冰雪(川)融水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业) 劳动力充足 (4)5 7月份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带走热量多;降水多,蒸发耗热多;云量多,削弱太阳辐射,抑制气温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并非最大(任答3点即可) 【解析】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一般低矮的山峰或高原都是外力侵蚀的结果。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的洋流呈现出“夏顺冬逆”的规律。南亚因为气候适宜、喜食稻米、精耕细作、劳动力充足广泛分布着水稻种植业。因为盛夏季节降水天气较多,导致7月不一定是气温最高的月份。 (1) 同一板块内部一般较为稳定,故印度板块内部较稳定;东高止山脉长期受流水侵蚀作用,故较低矮。 (2) 甲河附近地区的气压中心为印度低压,其生成并增强的季节为夏季,夏季北印度洋的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流向南或东南方向。甲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其附近的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部山地,主要的补给水源是高山上的冰雪(川)融水。 (3) 图示区域位于南亚的印度,沿海平原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业)。该地域类型在本地区广布的原因除饮食喜好之外,劳动力充足也是重要的因素。 (4) 根据图示信息,帕纳吉每年的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份。该地7月份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带走热量多;降水多,蒸发耗热多;云量多,削弱太阳辐射,抑制气温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并非最大,故7月份气温并非最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60—80年代,鲁尔区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成为世界传统工业区成功转型的典范。左图为鲁尔区目前较大钢铁企业分布图,右图为鲁尔区整治前后的三种产业构成(Ⅰ为1958年,Ⅱ为1995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鲁尔区将钢铁企业向左图所示位置甚至荷兰沿海集中,主要是为了

A. 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    B. 改善大气污染    C. 降低运费    D. 加强科技协作

2.调整产业结构是本区治理的另一重要措施。右图中的Ⅱ与I相比,主要的变化包括

A. 煤炭、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大幅度减小

B. 汽车、石化及劳动密集型工业比值下降

C. 通信、交通、旅游等部门就业人数上升

D. 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蔬菜花卉等增多

 

查看答案

学者根据中国物候资料和格陵兰冰雪变化资料,分别推测出公元以来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A)和变化幅度(B),同位素测量6(18O增加0.69‰温度增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信息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是

A. 两图推测的全球平均气温完全一致    B. 现在是近2000年来最温暖的时期

C. 唐-五代气温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D. 近300年来全球气温一直在波动上升

2.公元以来

A. 唐代时北半球极地冰盖扩大    B. 宋一元时亚洲象活动区域偏南

C. 明代时中国亚热带北界偏北    D. 清代时台风的发生频率更高

 

查看答案

黄土高原上的塬、坡、沟众多,水土流失严重。当地人根据不同地貌特点,采用“保塬、护坡、固沟”等办法,取得了治理与发展并重的良好效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的是

A. 地处季风与非季风、水田与旱地的过渡地带    B. 夏季冷锋形成的暴雨多

C. 高原形成时即沟壑纵横    D. 黄土土质直立性强

2.“保塬、护坡、固沟”措施正确的是

A. 在塬面上恢复自然植被    B. 在坡面上全部植树种草

C. 加固河沟堤坝防治洪水    D. 在塬面和缓坡上适当开垦耕地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东半球部分地区季风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季风

A. 均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B. 均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

C. 丙地1月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D. 甲地7月季风带来充足降水

2.丁沿海有盐场分布,其产量最大的季节是

A. 夏季    B. 春季    C. 秋季    D. 冬季

 

查看答案

读黑龙江省“五普”与“六普”人口普查流动人口规模比较表,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黑龙江省2000年到2010年人口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2000年黑龙江省的人口总数为3730万

B. 2000年~2010年,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8.2%

C. 黑龙江省的省际流动人口以迁出为主

D. 黑龙江省2010年相对2000年省际流动人口增加是由于经济原因

2.目前在黑龙江省的一些地区推行三孩人口政策的积极影响是

A. 自然生态环境优良    B. 经济发展落后    C. 促进人口的迁移    D. 促进人口结构的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