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我国某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

读我国某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是为了

①减轻城市洪涝②缓解城市缺水③有利于雨污分流④有利于地下水回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该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可以明显减少水循环中的

A. 降水    B. 地表径流    C. 蒸发    D. 下渗

3.下面四个城市,最适合推广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的是

A. 乌鲁木齐    B. 拉萨    C. 天津    D. 武汉

 

1.A 2.B 3.C 【解析】 1.该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超量雨水进入人工湿地,能减轻城市洪涝,①对。经中水处理站处理后,就近回用,可缓解城市缺水,②对。该系统将雨水通过管网收集处理利用,是为了雨污分流,减少污染和浪费,③对。该系统能增加下渗,但不能体现对地下水回灌,④错。A对。B、C、D错。 2.该城市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处理后再利用,可以明显减少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B对。不能影响降水,A错。城市湿地面积增加,蒸发、下渗增大,C、D错。 3.该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应分布在降水较多,又缺水严重的城市。四个城市中,乌鲁木齐降水少,不适宜,A错。拉萨水资源充足,B错。武汉降水多,水资源充足,D错。最适合推广生态城雨水利用系统的是天津,降水较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缺水严重,C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11月8日,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开启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之旅。12月底,科考船从智利经乌斯怀亚驶向南极半岛。下图为科考船经过时南极附近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2月,该船只从乌斯怀亚到长城站途中

A. 顺风顺水    B. 顺风逆水    C. 逆水顺风    D. 逆风逆水

2.据图推测,虚线L处天气系统与甲、乙两地天气特点为

A. 高压脊  甲地晴朗    B. 低压槽  乙地阴雨

C. 冷锋  乙地阴雨    D. 暖锋  甲地阴雨

3.若某日科考队员在乌斯怀亚(68。W、54。S)观察到日出时间为该地地方时4时,则该日我国国土最北端漠河(122。E,53.5。N)的昼长约为

A. 8小时    B. 12小时    C. 16小时    D. 20水时

 

查看答案

某驴友骑自行车从四川泸定县城(海拔1310 m)出发,去西藏拉萨(海拔3650 m)旅行。图a为途中经过的米拉山口(海拔5013 m)图,图b为他在骑行途中所拍摄的峡谷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驴友骑自行车从四川泸定到米拉山口所经的公路特点是

A. 较平直,从山底直行至山顶    B. 基本沿河谷延伸

C. 呈“之”字形迂回,逐级升高    D. 完全与等高线平行

2.b中村落多沿河谷分布的原因是

A. 水能资源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    C. 自然环境优美    D. 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3.b中村落分布都距离河流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其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洪水期被水淹没    B. 方便从河流中取水

C. 防止山区野兽的侵袭    D. 方便与外界联系

 

查看答案

2016年9月4日至5日,第十一届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系列会议在中国杭州召开。下图示意历届会议主办城市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城市中

A. ⑨城市位于①城市的东南方向    B. 多分布在中纬度地区

C. 西半球城市数量多于东半球    D. 均分布在北半球

2.与杭州相比

A. ②城市气温年较差较大    B. ④城市白转角速度较快

C. ⑤城市白转线速度较慢    D. ⑥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幅小

3.杭州G20会议期间

A. 地球的公转速度变慢    B. 杭州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C. ②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⑥城市    D. ⑦城市昼最短,⑧城市昼最长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采玉期集中在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加工、销售。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1)分析“水石”采集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原因。

 

(2)阐述缅甸限制翡翠石料出口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读世界某区域图和该区域内A、B、C三城市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顿河因其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所以在世界上享有“静静的顿河”的美誉。试分析其成因。

 

(2)分析里海水域渔业资源逐年减少的原因。

 

(3)分析该黑土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