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问题。 (1)引起...

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问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试列举与图中地理环境类似的一个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多选)(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3)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 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西两侧 (2)ABD (3)①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两岸植被都为森林;②由于地壳运动,使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③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荒漠。 【解析】整体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一个因素变化,整个地理环境各因素都发生变化。山地东西两侧不同,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形变化,导致山地两侧气候、降水量差异。气候的差异导致植被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气候、植被影响土壤的特点。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与图中地理环境类似的是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西两侧的自然地理环境。 (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因素变化,整个地理环境各因素都发生变化,A对。山地东西两侧不同,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对。图示地理环境是变化的,不能体现稳定性,C错。图示中不只一种变化规律,不只一种影响因素,体现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对。 (3)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最初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两岸植被都为森林。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植被演变为草原。随着山脉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荒漠。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地形变化,引起山地两侧气候差异,降水量差异。气候的差异导致植被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气候、植被影响土壤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 人口密度    B. 人口容量    C. 人口构成    D. 人口素质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2005~2010年

A.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3.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中部省份某村落人口年龄构成”,其成因最可能是当地(  )

A. 出生率下降

B. 医疗水平进步

C. 乡镇企业发展

D. 劳动力输出

 

查看答案

下列人类活动中,对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有利的是

A. 人类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的改进

B. 大面积地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

C. 开垦草原和草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 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2.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 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C. 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

D. 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