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毛细作用能使液体在毛细管内沿管壁向上运动...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毛细作用能使液体在毛细管内沿管壁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当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时,地下水可沿着土壤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地面附近。自然界中的铜元素存在于多种化合物,有的化合物如硫酸铜等可溶于水。原生铜矿的形成多与岩浆活动有关。纳米比亚是世界重要的产铜国,矿业、渔业、畜牧业为传统支柱产业。M地为深水良港,一度成为重要的铜矿出口港。下图示意纳米比亚主要矿产分布及P地地下含铜量变化。

(1)指出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的特点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2)简析M港成为重要铜矿出口港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纳米比亚修建炼铜厂?请说明理由。

 

(1)特点:地表附近含铜量大(高)。形成过程:岩浆活动形成原生铜矿,原生铜矿与地下水接触,导致部分铜矿溶解于水中,纳米比亚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在毛细作用下,含铜溶液到达地表附近;溶液中的水蒸发后,铜在地表附近不断(结晶)富集 (2)铜矿丰富,但经济落后,国内市场狭小(国内消耗少);国际市场广阔;M港是深水良港,便于大型船只停泊;铜矿产地有铁路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 (3)赞同。理由: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铀矿丰富,可建核电站提供电能,不赞同。理由:经济落后,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和技术;常规能源缺乏,缺少炼铜所需的电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1)分析右图P地地下含铜量变化曲线图可知,随着距地表越近,P地地下含铜量升高,所以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大。由右图可知P地地下50米左右有岩浆活动形成原生铜矿,原生铜矿与地下水接触,导致部分铜矿溶解于水中;根据右图结合材料可知,纳米比亚地处非洲大陆西岸,在南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在毛细作用下,含铜溶液到达地表附近;溶液中的水蒸发后,铜在地表附近不断结晶、富集,所以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大。 (2)由图可知纳米比亚铜矿资源丰富,由于该国经济较为落后,国内市场狭小、消耗少;而国际市场对铜矿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由材料可知M港是深水良港,便于大型船只停泊;图中显示铜矿产地有铁路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所以M港成为重要铜矿出口港。 (3)该图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纳米比亚铜矿资源丰富,修建炼铜厂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人们的收入;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而图中显示该国铀矿丰富,可建核电站,为铜厂提供充足的电能,所以赞同纳米比亚修建炼铜厂。 建设铜厂需要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人才等;纳米比亚经济落后,缺少资金、人才和技术;而且该国常规能源缺乏,缺少炼铜所需的电能;该国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修建炼铜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以不赞同纳米比亚修建炼铜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关中平原南部地势低平,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战国时期秦国主持修建了郑国渠(《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达300千米,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该工程在设计和建造上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河流和地势特点,有不少独特之处。下图示意秦代郑国渠经行路线。

(1)分析秦国修建郑国渠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

(2)评价郑国渠选线的合理性。

(3)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抬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

请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 中间粗两端细    B. 上端粗下端细

C. 下端粗上端细    D. 两端粗中间细

2.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时,多发生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查看答案

每到冬季,北方的很多行道树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3米的高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绿化部门给城区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B. 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

C. 防治牲畜啃食    D. 防止冬春火灾

2.树木涂白后

A. 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

B. 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C. 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

D. 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A国M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现今,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M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M汽车公司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的主要目的是

A. 拓展市场    B. 满足我国需求    C. 提高技术水平    D. 缓解我国就业压力

2.M公司在我国建零部件生产广,主要目的是

A. 避免我国汽车生产对其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 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本土整车厂服务

C. 为其在我国的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D. 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3.M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 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 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C. 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 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查看答案

【环境保护】

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黄河潼关水文站实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年均入黄泥沙量仅为2.64亿吨,较天然来沙均值15. 92亿吨减少83.6%。虽然同期黄河径流量较天然时期年均值减少46%,但黄河含沙量却也大幅下降71%,降至目前10.8公斤/立方米。历史记载可查的“黄河清”共有43次,最长的一次为1727年,黄河澄清2000余里,持续20多走。新世纪以来的“黄河清”,持续时间之长远超记载,史所罕见。

分析2000年以来黄河水变清的原因和对黄河下游河段河床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