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

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1.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  )

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 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 工业企业节能改造严重滞后

C. 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 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1.C 2.D 【解析】根据表格中能源结构百分比,可以判断石油、天然气所占比重下降,煤炭仍占主导地位,且有上升趋势。根据右图中单位能耗变化,分析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消耗总量增大,主要是经济发展导致需求量增大。 1.根据表格分析,表中数值表示不同能源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代表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①错。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占比重最大,②对。石油、天然气占比重都下降,③错。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④对。C对,A、B、D错。 2.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D对。流动人口持续增加与能源消费关系不大,A错。右图中单位GDP能耗减少,说明工业企业节能改造成果明显,B错。技术进步,表示高能耗企业比重减少,C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 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 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 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 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2.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A. 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B. 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C. 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D. 引发旱灾、暴雨等自然灾害

 

查看答案

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和剖面图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

(1)图中的水库大坝选择的地形条件       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2)大坝的设计与建设需考虑的自然条件是        

(3)按照图中的大坝设计(若图距为0.8㎝),坝长和坝高(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分别约:是         

(4)在图中绘出水库淹没的最大范围。

(5)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火车车辆的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同一条尼罗河,同一盆地,同一未来”,是尼罗河流域各国人们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罗河流域图。

材料二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尼穆莱以上为上游,喀土穆以下为下游。流域内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落后。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流域干旱频发,生态破坏和水污染也日益突出。

材料三 1929年,英国和埃及签署了《尼罗河水协定》,埃及和苏丹(现以分为南苏丹、北苏丹)获得90%的尼罗河水使用权。近年来,上游国家积极谋求平等利用尼罗河水的权利,埃及和苏丹(现以分为南苏丹、北苏丹)因高度依赖尼罗河水而坚持捍卫历史协定,各国间矛盾时有发生。

(1)指出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说明各国间因利用尼罗河水资源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

(3)作为一条国际河流,你认为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途径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围填海前后环境的变化。

(2)针对湿地的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查看答案

读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2005年相比,我国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水电

2.下列关于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能源    B. 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

C. 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    D. 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下降

3.下列做法不符合我国能源利用实际情况的是(    )

A.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应继续提高煤炭的地位    B. 大力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

C. 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效率    D. 加大能源勘探投入,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