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完...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 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 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1.A 2.B 【解析】试题分析: 1. A.环节①是大气降水,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A对。环节②是地表径流,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B错。环节③是蒸发,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增加,C错。环节④是水汽输送,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D错。 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气象站测得的本站某日气温或气压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2.若该气象站位于上海市,则此图反映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4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不超过

A. 11℃    B. 9℃    C. 7℃    D. 5℃

2.图中能够说明该地气候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迅速的时段是

A. 1月0~6时    B. 3月7~12时

C. 7月9~15时    D. 10月12~18时

 

查看答案

读下图,A、B在同一纬线上,PA、P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A点地方时为19时20分,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是20°。回答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

A. 20°N,145°W    B. 20°N,35°E

C. 20°S,35°E    D. 20°S,145°W

2.这一天,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A. 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    B. 北冰洋考察活动繁忙

C. 北印度洋上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 潘帕斯草原一片嫩绿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变化曲线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的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大约在什么年代开始明显上升?这两条曲线的关系是怎样的?

(2)世界可耕地总面积曲线开始下降的年代大约是________。该曲线与世界人口曲线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A、B、C三条曲线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交点表示环境人口容量是________;A、B、C三条曲线表示的年代顺延,又可反映环境人口容量的________性。

(4)影响A、B、C三条曲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消费水平的提高

B.人口数量的减少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人类开发利用资源能力的改变

 

查看答案

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106.74下降为105.2(以女性人口为100)。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然还是高于正常范围。

材料二 四个地区人口性别比例曲线图。

(1)造成1950年俄罗斯性别比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中曲线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性别比例,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区性别比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并探究解决的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