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来自呈扇形分布于山前...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来自呈扇形分布于山前平原地带或山间盆地的冲积物中,冲积扇上部是良好供水源地。但是,在某些地区,冲积扇上部是大片的砾石戈壁,而下部能利用的地段、土壤往往产生严重的盐渍化现象。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成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      ,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2)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        ,最大水量出现在        季。

(3)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作用是           ;蓄水池的作用是            

(4)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之所以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是因为水循环中      环节导致地表水损失大坎儿井的地下输水渠属于水循环         环节。

 

(1)陆上内循环 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2)高山冰雪融水 夏 (3)减少水的蒸发 调蓄灌溉水量     (4)蒸发 地下径流 【解析】(1)坎儿井一般位于内陆干旱地区,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陆上内循环,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2)坎儿井位于干旱地区,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冰雪融水数量受气温影响比较大,最大水量出现在温度高的夏季. (3)干旱地区蒸发量较大,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作用是减少水的蒸发;蓄水池的作用是调蓄灌溉水量。 (4)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之所以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是因为水循环中蒸发环节导致地表水损失大,坎儿井的地下输水渠位于地面以下属于水循环地下径流环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联合国最新统计: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口极度缺水。据此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位于赤道附近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其原因主要是

A. 新加坡的年降水总量十分稀少    B. 工业高度发达,水污染严重

C. 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    D. 新加坡年降水总量丰富,但缺少河湖蓄水

2.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 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 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 控制城市规模    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优先发展工业

 

查看答案

水资源短缺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其中北方地区主要属于资源型缺水。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重点缺水地区属于水质性缺水的是

A.     B.     C.     D.

2.为缓解地区水资源短缺,目前已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修筑水库    B. 发展节水农业

C. 南水北调    D. 加强宣传教育

 

查看答案

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以色列的北水南调,我国的南水北调,都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

A. 时间分配不均    B. 空间分布不均    C. 过剩问题    D. 质量

 

查看答案

某一地区径流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A. 降水量的多少    B. 地下水的丰富程度

C. 河流的多少    D.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尔盖草原旧称松潘草地。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远征难”,走过人烟罕至的松潘草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张爱萍将军所写的“绿原无垠漫风烟,蓬蒿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正是当年红军过草地的真实写照。

若尔盖草原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分布区。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又称草炭或泥煤,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若尔盖沼泽萎缩,土地板结硬化,风沙蔓延。下图示意若尔盖草原位置。

(1)分析若尔盖草原形成沼泽的原因。

(2)说明红军穿越松潘草地艰难的自然原因。

(3)指出若尔盖沼泽风沙蔓延的治理措施。

(4)关于泥炭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有以下两种观点,请选择一种你支持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观点一:泥炭是湿地的一部分,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应禁止开发。

观点二:泥炭是一种自然资源,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可以开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