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某区域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丙区域的气候类型及...

读某区域和该区域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丙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应自然带

A.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

2.左图中甲、乙两区域相同的是

A. 气候类型    B. 大气环流    C. 自然带    D. 盛行风

 

1.C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自然带,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 1.读图,根据乙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情况,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高,说明南坡是阳坡,该地位于北半球。丙地位于北半球30°-40°大陆西岸,所以左图中丙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选A。 2.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甲位于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位于同纬度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不同,A错。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温带季风气候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风向的季节变化形成的,B错。两地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对。甲地盛行风为西风,乙地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D错。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 外部圈层的温度总体上高于内部圈层

D. 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2.地球各圈层中

A. 岩石圈由莫霍面以上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B. 大气圈是由不同类型气体组成的,干燥洁净

C. 生物圈是各种类型的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

D. 水圈由地球上各种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

 

查看答案

读甲地气候资料及所在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海岸非常曲折破碎,最主要原因是

A. 流水侵蚀    B. 板块挤压    C. 冰川侵蚀    D. 地壳下陷

2.甲地气候要素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洋流   ②大气环流  ③植被 ④太阳高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 E处气温比H处高    B. F处气压比G处低

C. 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 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 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3.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 ④气流较②气流湿润    B. ③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C. G处是海洋,H处是陆地    D. G处天气以阴雨为主

 

查看答案

读某海区表层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中海洋等温线排列和弯曲情况,可判断箭头所示洋流属于

A. 北半球暖流    B. 北半球寒流

C. 南半球暖流    D. 南半球寒流

2.若该图所示是太平洋西岸,此洋流为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加利福尼亚寒流

C. 千岛寒流    D. 日本暖流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 地下水位上升    B. 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 蒸发量增加    D. 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下渗量减少

C. 植被覆盖率增加    D. 城市热岛效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