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宁夏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区,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后,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90元增长到1...

宁夏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区,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后,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90元增长到1530 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符合该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合理措施

①大规模开垦荒地,修筑梯田②营造薪炭林,种植人工牧草③实行草田轮作,缓坡修筑土坝和梯田④兴修水利、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宁夏西吉县人民种草植树,改善生态条件,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 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农田

C. 美化环境,减弱噪音    D. 防风固沙,减弱噪声,保护农田

3.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用科学理论指导西吉县人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事例说明:

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②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因此可以无限制的开发利用③对土地资源利用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④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当前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B 2.B 3.D 【解析】 1.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区,大规模开垦荒地,修筑梯田会加剧水土流失,①错。该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合理措施是营造薪炭林,种植人工牧草,提高植被覆盖率,②对。实行草田轮作,缓坡修筑土坝和梯田,拦蓄泥沙,③对。兴修水利、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土壤侵蚀,④对。B对,A、C、D错。 2.宁夏西吉县人民种草植树,改善生态条件,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农田,B对。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减弱噪音是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A、C、D错。 3.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用科学理论指导西吉县人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事例,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①对。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不能无限制的开发利用,②错。对土地资源利用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③对。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是当前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④对。D对,A、B、C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经过一个世纪的繁荣后,于20世纪50年代走向衰落,又经过近三十年的整治,重新焕发生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基础是

A.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 优越的地理位置

C. 丰富的煤炭资源    D. 丰富的石油资源

2.20世纪50年代以来煤炭作为能源,其需求量呈减少趋势的原因是

①石油和核能的利用②世界炼钢技术提高,耗煤量减少③炼钢的耗煤量逐年增加④煤炭资源逐渐枯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德国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有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传统产业迁入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③煤炭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由于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征,这里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又人地矛盾尖锐,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黄士高原水土流失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过度放牧和降水过多

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 干旱和大风现象

2.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 平整土地    B. 修水平梯田    C. 深耕改土    D. 造林种草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A. 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B.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C.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D. 草长营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A. 洪水泛滥    B. 坡地开发

C. 交通线增多    D. 荒漠化范围扩大

 

查看答案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右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 ①⑤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 产品需求量大    B. 交通便利

C. 劳动力充足    D. 土地租金低

 

查看答案

目前,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红色荒漠”是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 开凿隧道    B. 滥伐森林

C. 环境污染    D. 过度抽取地下水

2.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采取的有效措施应是

A. 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B. 彻底退耕还林

C. 恢复植被,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D. 大力开荒种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