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变率增大

C.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D. 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蒸发(腾)量增加 ③坡面径流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1.C 2.D 3.B 【解析】考查水循环及环节。 1.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经流量的变化增大。故选C。 2.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故选D。 3.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201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能源强度和人均消费隐含能源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宁夏相比,天津的

A. 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消费水平低    B. 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消费水平高

C. 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均消费水平低    D. 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均消费水平高

2.图中I、II、III、Ⅳ四个象限所代表的区域,最适宜建设能源基地的是

A. IV    B.     C. II    D. I

 

查看答案

在荒漠广布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常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读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距县城

A. 0~20 km    B. 20~40 km    C. 40~60 km    D. 60~80 km

2.“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

A. 植被覆盖率较高    B. 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C. 风力侵蚀作用较弱    D. 地下水流向荒漠区

3.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 在荒漠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B. 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

C. 在交错带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绿洲区全面植树造林

 

查看答案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 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 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 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3.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查看答案

【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菜花是中国独有的珍稀濒危水生药用植物,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喜温暖,对水质要求高,可判别水质是否受到污染,被称为“环保菜”,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部分地区海拔2700米以下的湖泊、池塘和沟渠中。海菜花可作蔬菜食用,也是草鱼的饵料。近年来,海菜花分布面积日益缩小。

分析海菜花分布面积日益缩小的人为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潮州市与福建省相邻,潮州城背山面水通海,对外贸易发达,潮州港自古就是天然良港。横跨韩江的广济桥位于潮州城东,是古代沟通闽粤的交通枢纽。广济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始建于宋代,历时56年才竣工,以后各朝代亦有增建或修葺。桥墩两侧用花岗石修砌成尖形,每个桥墩上建有廊屋或廊亭,所用木材强度高。广济桥中段用18艘梭船连成浮桥,能开能合,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左图示意潮州位置,右图示意广济桥局部特写。

(1)指出广济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2)推测中段浮桥能开能合的设计目的。

(3)建国后,在广济桥上下游分别修建了现代化桥梁,试说明对广济桥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