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窑洞内冬暖夏凉,院...

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窑洞内冬暖夏凉,院落四周的窑洞上方黄土层经常需要压实。如今大量的地坑院正在消失,遭废弃或填埋。下图为该地区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坑院院心天井通常会栽种一颗树,其最主要目的是

A. 美化环境    B. 夏季遮荫    C. 安全警示    D. 保持水土

2.夏季地坑院窑洞内空气湿度很大,原因是

A. 窑顶雨水下渗    B. 院心天井积水

C. 窑内气温过高    D. 窑内外温差大

3.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地许多村落开始填埋地坑院,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建筑技术进步    B. 缓解耕地紧缺

C. 交通用地不足    D. 生活条件改善

 

1.C 2.D 3.B 【解析】 1.地坑院是向下深挖土层而建的,院中种树,树冠高出地面露出树尖,是告诉远处的人有坑,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选C正确。 2.豫西黄土高原降水较少,夏季窑内温度低,窑外温度高且水汽含量大,窑内外温差大;外面的热空气进入窑内遇冷凝结,使得窑内湿度增大。选D正确。 3.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过多,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为缓解耕地紧缺,开始填埋地坑院。选B正确。 【点晴】 豫西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挖坑,四壁凿润,这种民居形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属于半干旱性气候,凉爽干燥,四季分明,降雨量偏少;很少有大暴雨发生;有利于保持当地上壤的干燥和坚固,使窑洞建筑经久耐用;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更能体现窑洞“穴居”冬暖夏凉的优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2)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形成原因也相似的地区有哪些?

(3)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4)分析乙地降水较多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某年的气候资料。读下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点的地形类型是    ; 若C点的气温是15℃,根据一般规律, B点的气温应是    ℃;疗养院需要修建一条引水线,图中合理的线路是     (填数字);此地区拟建一座水电站,坝址应选在图中的       (填字母)

(2)指出铁路线BEF分布存在的明显的问题。

(3)根据上表的气候资料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名称并描述该地的降水特征。

 

查看答案

图示为四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四地的气候类型。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_。

(2)④地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该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是______。从海陆位置看,该气候类型分布于___________。

(3)图中气候类型受到盛行西风带影响的有_____(填序号)。

(4)③地降水丰富是由于常年受__________(填写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查看答案

读下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A.______B.______ C._____ D.________E.____ G.____。 

(2)写出图中各大洲的分界线A与B      ;A与C      A与G      B与D    ;D与F   

(3)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____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最近的是____洲;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的是______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_____洲。

(4)苏伊士运河沟通__________海与_________海,成为联系__________洋和_________洋的捷径;巴拿马运河成为联系_________洋和_________洋的捷径。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与B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是________。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__。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 F点在E点的________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