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据统计,近30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毫米/年,不同省份、不同季节海...

据统计,近30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毫米/年,不同省份、不同季节海平面升降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十分复杂,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下图示意天津市沿海2015年、2016年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

A. 4    B. 7    C. 9    D. 11

2.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总体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 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减少    B. 陆地面积增大

C. 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减弱    D. 海岸侵蚀程度加大

3.影响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变暖    B. 热带气旋    C. 入海径流量    D. 盛行风

 

1.A 2.D 3.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及影响。 1.从图示可知, 2016年天津市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曲线在4月份与常年同期曲线相比差距大且此时段内曲线斜率大,表面上升幅度大。而7月海平面上升,但增幅较小;9月份后沿海海平面与常年同期海平面相比要高,但海平面却是下降趋势,因此排除BCD选项,A正确。 2.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总体是升高的,海水侵蚀程度加大,D正确。所以2016年河口发生海水入侵的危害增强,出现咸潮的次数应该增加,AC错误;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小,B错误。 3.气候变暖应该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A错误;热带气旋对纬度较高的天津影响小,B错误;本区位于华北,入海径流量较大的时期是当地的雨季,应该在7月份后出现,与4月份后海平面就开始高于常年平均海平面不符,C错误。从图示可知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在春末、夏季期间海平面高于常年平均海平面,在秋末和冬季均低于常年平均海平面,该地海平面有明显的季风变化。结合天津市的季风方向可知,夏秋盛行东南季风,天津市沿海受迎岸风的影响,推高海水,海平面上升;冬春盛行西北风,天津市沿海受离岸风的影响,海水被吹离海岸,海平面下降。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通过研究做出的有关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显示: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近30年变化图。

(1)图中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带?

(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4)全球气温升高与C0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可采用哪些措施以减少C0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至少列举3点)

 

查看答案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着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分析说明。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其中甲为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

(2)在地貌上,一般甲成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地貌上,一般乙成谷地,该处不是谷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_________(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形成的。

(3)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__________地比较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抒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_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___地。

 

查看答案

左图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右图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右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左图中①②自然带的名称(从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中选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右图中甲、丙二气候所在区域的自然带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右图中甲、乙两气候区自然带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4)判断右图中甲、丙两气候区自然带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5)右图中的③处被丙气候包围,但自然景观与周围不同,这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6)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丙处植被的特征与当地气候有何关联性。

 

查看答案

读某日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是以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______方向,P点地方时为______时。

(2)MPN____线,其中弧MP______线,弧NP______线。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它们在此图中都是____时针运动。

(3)此时,E点和P点所在地的白昼相差_____小时。

(4)此时,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西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分。

 

查看答案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B. ②是形成黄土高原干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C. ③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D. ④导致了黄河与长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