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

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乙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甲所示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所示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图甲所示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图乙所示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适宜春小麦、甜菜等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措施: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建温室大棚等,抵抗低温;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等。 (3)热量充足,劳动力丰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 (1)甲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乙区域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这是造成农作物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2)结合上题判断可知C、D两平原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热量不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依靠技术措施改变温度条件的角度入手分析,一方面研究耐低温的品种;另一方面采用温室、塑料大棚抗低温等。 (3)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思考,比较两平原区域的主要差异:从气候上看,甲区域热量充足;从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上看,甲区域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上看,甲区域科技发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米。但目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 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海拔1 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 500米到2 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为什么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这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2)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3)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查看答案

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马达加斯加政府选派的10名农业专家抵湘,正式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   )

A. 灌溉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    B. 气候类型相同,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 精耕细作,技术条件优越

2.马达加斯加稻米不能自给的原因是(  )

A. 粮食需求量增长过快    B. 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

C. 岛国,种植面积有限    D. 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低廉

3.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与图中②地自然带成因最接近的是(    )

A. 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 东非高原出现热带草原带

C. 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    D. 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亚洲高压势力强盛时,①②③④气候区正值多雨的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②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B. 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C. 位于山地迎风坡,全年降水丰富

D. 1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7月受西北风控制

3.①、②、③三地自然环境(    )

A. 主要受地形影响植被出现东西差异

B. 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景观出现狭长分布

C. 主要受热量影响自然景观出现南北差异

D. 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自然景观出现东西差异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陡崖位于A地西南    B. 陡崖最小高差为20

C. 陡崖处有瀑布景观    D. 陡崖由冰川侵蚀而成

2.图中所示各河流中,绘制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三幅经纬网示意图中,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⑤

2.图中①地位于⑤地的(    )

A. 东南方    B. 西北方    C. 东北方    D. 西南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