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城市地区,由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量大,...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城市地区,由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量大,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热传导率很高的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2℃,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材料二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1)请总结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因素。

 

(2)请在材料二图圆圈处标上高低压(G表示高压、D表示低压),并简单绘制出高、低空等压面;在图中热岛环流路径上用箭头表示循环方向,并简单解释形成原因。

 

(3)请简单解释热岛效应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明显的原因。

 

(1)一是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二是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三是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大气逆辐射强,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 (2)高空从左到右:D、G、D;近地面从左到右:G、D、G。等压面绘制略。(图幅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市区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高空形成高压中心;郊区情况相反。近地面水平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高空水平气流由市区流向郊区。 (3)冬天和夜间地面以散热为主,而城市热量依然有大量人为热量来源,致使城乡之间温差加大,热岛效应更为明显。 【解析】本题以热力环流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考查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热力环流的形成主要是受热不均引起的,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城区的人口数量较多,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大气逆辐射强,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 (2)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市区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运动,郊区温度较低,气流下沉运动。市区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高空形成高压中心;郊区情况相反。近地面水平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高空水平气流由市区流向郊区。高空从左到右:D、G、D;近地面从左到右:G、D、G。 (3)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相比夏季,冬天和夜间地面以散热为主,而城市热量依然有大量人为热量来源,致使城乡之间温差加大,热岛效应更为明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再加上长期的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 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 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___,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读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资料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的四幅图中,符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特征的是(  )

A.     B.     C.     D.

2.如果a、b、c分别代表我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下图中最符合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状况的点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中A、B、C、D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C、D中最有可能是郊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图中区域要建设一卫星城,最合适的位置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2.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城镇的发展超过城市

C. 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 轨道交通的发展

 

查看答案

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对外省人口吸引力最弱的是(  )

A. 辽宁    B. 山东    C. 福建    D. 广东

2.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人口的分布差异    B.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 自然环境的差异    D. 消费水平的差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