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水分状况是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同时植被也影响着土壤水分状况。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干旱河谷地带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土壤水分随海拔的变化情况

A. 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

B. 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大

C. 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小

D. 土壤含水最低海拔地区高于高海拔地区

2.与其他月份相比,4月份不同海拔段土壤含水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是

A. 植被覆盖率高    B. 降水少,蒸发旺盛

C. 地下水位较高    D. 土壤疏松,透气性好

3.为维护生态安全,该河谷低海拔处适合栽种

A. 喜湿的茶树    B. 耐旱的柏林

C. 耐寒的胡杨林    D. 耐盐的红树林

 

1.A 2.B 3.B 【解析】 1.读图可知,各月土壤含水量随海拔上升整体呈上升趋势,A对。雨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小,B错。旱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差异较大,C错。土壤含水最低海拔地区低于高海拔地区,D错。故选A。 2.4月份,为春季,此时气温回升快,而雨季尚未到来,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土壤含水量低,故选B。 3.由于该河谷为干旱的河谷,低海拔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所以应当适合种植耐旱的柏林,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江上游干流呈东西走向,穿行于秦岭,大巴山之间,河段弯曲系数1.78,河流两岸为古老变质岩,河谷形态均以峡谷为主,河宽大致相近,河槽长期稳定,形态规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汉江上游河槽长期稳定、形态规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植被覆盖率高,河流侵蚀作用弱

B. 基岩为古老变质岩,岩性硬度大

C. 河道平直,侧蚀作用不明显

D. 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

2.下图中能表示汉江古老变质岩及其形成过程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 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C. 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 丙地近地面气压低于丁地

2.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

A.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B. 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C. 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 湿度增加,风和日丽

 

查看答案

下图中洋流为中低纬大洋环流的一部分,XY为锋线,N位于陆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上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A. M    B. N    C. P    D. Q

2.P地的天气状况是

A. 晴朗天气    B. 阴雨绵绵    C. 电闪雷鸣    D. 寒风刺骨

3.N地的气候特征是

A. 终年高温多雨    B. 终年炎热干燥

C. 终年温和多雨    D. 终年寒冷干燥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大陆上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②⑤两地(  )

A. 地的自转线速度比地小    B. 地的年降水量比地小

C. 地的地转偏向力比地大    D. 七月份都吹西南风

2.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天气晴朗    B. 地风速比地大

C. 地有冷锋移来,云层较薄    D. 地吹偏北风,降水较多

 

查看答案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设雪线高度为3 km的纬线平均气温为T,年降水量为P,则(  )

A. T=10℃;P=120 mm    B. T=10℃;P=40 mm

C. T=18℃;P=120 mm    D. T=18℃;P=40 mm

2.造成图中30°纬线附近雪线分布与两侧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压带    C. 风带    D. 纬度

3.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A. 全球爆发淡水危机    B. 高纬农区作物单产提高

C. 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D. 低纬高山雪线降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