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为气压带),读图回答下列问...

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为气压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

(2)此时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地区是____________,一年中,B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____________。  

(3)此日C地昼长是___________小时,CD的最短航线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图示季节A地附近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

 

(1)(20°N,135°W°)   5时 (2)70°S及其以南地区   46°52′ (3)18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4)高温多雨 【解析】(1)此时气压带北移,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晨昏线与70°N相切,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20°N,此时45°E为0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点,据此可以求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35°W°,北京时间是5时。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20°N,则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地区是70°S及其以南地区。一年中,B地位于30°N,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2×黄赤交角=46°52′。 (3)此日C地3点日出,则其昼长是18小时,C到D的最短航线方向是弯向极点的圆弧,即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4)考虑海陆分布,图示季节为夏季,A地位于上海附近,此时受夏季风影响,其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该时段为夜间  该时段为白天  

该时段吹谷风  该时段吹山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该山间河谷此时段多雨。下列四幅图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A.     B.     C.     D.

3.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A.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查看答案

下图为四处景观,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关于形成上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冰川侵蚀    B. ②—海浪沉积    C. ③—风力侵蚀    D. ④—流水侵蚀

2.澳大利亚石灰岩海岸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

①地壳物质循环   ②碳循环   ③水循环   ④生物循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下面小题。

1.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

A.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2.上图中形成①和④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    B. 纬度    C. 大气环流    D. 地形

3.有关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降水多是常吹偏东风    B. ②常年受信风带影响,降水多

C. ③地降水最少时,地中海沿岸降水    D. ④地受西风带影响6~7月降水多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哈尔滨实际物候与黄河流域惊蛰和霜降节气相比(  

A.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    B.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

C.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    D.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

2.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C.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D.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