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B. 乙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响

C. 丙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    D. 丁圈层厚度均匀,是岩浆的发源地

2.当地震波传至①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快    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慢

C. 纵波消失,横波变慢    D. 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1.A 2.D 【解析】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及地震波特点。 1.甲圈层为大气圈,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故A正确;乙圈层是水圈,对地球表面形态形成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B错误;丙圈层是地壳,丁圈层是上地幔的顶部,丙和丁由岩石构成的共同组成了岩石圈,C、D错误。故选A。 2.图中①是地下2900km处的古登堡界面,地震波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突然下降。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它们食量大,体型大,当船只靠近时会突然跃出水面。20世纪60年代,美国当局为了抑制池塘和湖泊中水草等各种水下植物、藻类、污物和寄生虫的泛滥,从中国引入亚洲鲤鱼以改善生态。20世纪90年代,由于密西西比河大部分流域爆发洪水,亚洲鲤鱼进入密西西比河,从此迅速繁殖。近年来,美国为了阻截亚洲鲤鱼入侵,不仅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而且宣布将斥巨资防止五大湖遭到亚洲鲤鱼入侵。

分析亚洲鲤鱼入侵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的危害。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黄土高原的地坑窑洞建筑,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北方“地下四合院”。它依山靠崖、妙居沟壑、深潜土原、凿土挖洞,取之自然、融于自然,是“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最佳典型(图8)。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许多地坑院村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近年来,某县人民政府对该区多个行政村的近千座地坑院进行了旅游开发规划,划分了生态观光区、核心游览区和休闲度假区,要把当地的传统古村落开发成最佳地坑院旅游观光地。

从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说明旅游开发的方向及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方最大的商港,是俄罗斯通向北极地区的重要门户。俄罗斯船只由此通往世界各地170个港口,年吞吐量1000万吨。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

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俄罗斯邀请与中国合作共建的是东北航道。这条航道,西起西欧北部海域,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途经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亚海和白令海峡,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

右图为传统航道路线与东北航道图,右图为俄罗斯东部地区铁路网。

(l)试分析摩尔曼斯克成为俄罗斯北方最大商港的主要原因。

(2)与传统航道相比,说出“冰上丝绸之路”的优势。

(3)分析中俄两国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面临的困难。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仁怀市地质历史上地势较低,如今紫红色砾岩等沉积岩广布,且出露地表。土壤渗水性很好。地下水、地表水通过土壤层时,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被溶解,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形成清冽泉水。

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因其神秘的国酒文化(酱香文化),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早在200年前,山西盐商到贵州省经商,因黔晋相距9000里,盐商携带汾酒不便,就用当地的水和优质玉米、大麦,采取汾酒的酿制办法造酒。到1840年,茅台地域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为赢得消费者信任,夺取市场份额,打造“酒都仁怀”名片,遵义市建立了“仁怀酱香名酒工业园”。下图为贵州省仁怀市位置示意图。

(l)结合所学知识,试描述仁怀市地区紫红色砾岩广布且出露于地表的形成过程。

(2)试解释茅台镇地区玉米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贵州茅台镇发展酿酒业的有利条件。

(4)打造“酒都仁怀”名片,仁怀酱香名酒工业园应如何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中亚地区及阿姆河流城水系用,甲和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阿姆河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季节性积雪融水、降水补给为主    B. 丙点测得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比甲大

C. 从乙到下游河段植被覆盖率高    D. 整个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阿姆河下游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沼泽化    B. 森林资源危机    C. 水土流失    D. 土地荒漠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