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经纬度

102°E,25°N

113°E,28°N

海拔(米)

1 891

68

1月平均气温(℃)

7.7

4

7月平均气温(℃)

19.8

32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 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 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 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 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1.D 2.A 【解析】 1.根据表格中甲、乙两地的经纬度,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可知,甲地位于云贵高原;乙地位于巫山的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排除选项A、B、C,故选项D正确。 2.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由图表可知因甲、乙两地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是甲地的海拔高度比乙地高出许多,所以造成了夏季气温的差异,所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地势,受纬度影响较小;甲乙两地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相差不大,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海陆位置对其影响不大;因此A正确,B、C、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理分界线一般位于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特征变化梯度最大的带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分界线是我国(  )

A.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    D. 1月0 ℃等温线

2.图中三条地理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夏季风    C. 太阳辐射    D. 海陆热力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可可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的热带雨林,现在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地区,中中国海南和云南南部也有种植。可可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台风侵袭的地方不适宜生长。可可的种子为制造可可粉和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

科特迪瓦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加工能力簿弱,可可加工能力只占总产量的20%,绝大部分作为原料出口,附加值很低,科政府把发展本地加工业作为振兴和持续发展可可产来的首要任务。下图为科特迪瓦河流、地形与可可种植区分布示意图。

(1)分析说明科特迪瓦的地势特点。

(2)与科特迪瓦相比,我国可可的种植条件不哪些不足?

(3)科特迪瓦政府计划10年后将可可的加工能力从20%提高到90%,分析说明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奥兰治河是非洲南部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莱索托高地(东距印度洋不足200km),向西注入大西洋。奥兰治河流域人口稀少,源头的高山谷地无人居住,中下游沿岸附近布有一些农庄,但没有大型城镇。下图为奥兰治河流域等高线和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

(1)概括奥兰治河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成因。

(2)简述奥兰治河水量的时空变化特点。

(3)供水是奥兰治河开发的首要任务,航运和发电并不被重视,简要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梧州是岭南古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广西最大的城市。梧州地势四周高,中间低,丘陵占总面积的80%以上,故有“山城”之称;梧州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乘船溯江而上可到广西各地,直通云贵,顺流而下可直达广州,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古时的梧州,更处于南北水陆交通要道,特别是处在灵渠与桂江南下西江的转折点上,享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等美誉。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地铁路、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连通,梧州人为广西及西南地区与粤港澳的水运中转港的地位一去不复返,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全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1)分析说明古时的梧州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2)分析梧州近几十年来发展缓慢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A. 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B. 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    D. 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

2.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A. 增加地表径流量    B. 增加径流总量

C. 减少地下径流量    D. 控制土壤侵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