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23日,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会...

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23日,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会议在巴西举行,12个成员国领导人签署了《南美洲国家联盟宪章》,南美洲一体化又迈出了新的、重要的一步。

材料二 读上图

(1)比较A、B两地气候类型,简述成因。

(2)巴西历史上多次迁都,1763年由①城市迁往②城市,1960年由②城市迁往③城市。简述由②迁都于③考虑的主要因素。

(3)根据图表信息,简述巴西人口分布特点。近年来该国对甲河流域的农业人口进行了适当外迁,请指出该区域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及该区域未来的发展原则。

 

(1)均为热带雨林气候。A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上升气流强烈,高温多雨;B处在沿海,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还有沿岸巴西暖流影响。 (2)自然:高原内陆气候较为凉爽舒适,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社会:便于国土管理与开发,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差异;减轻了东南沿海城市的环境压力。 (3)西北少,东南多 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大气碳氧平衡、全球水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开发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城市区位、人口分布、热带雨林的价值、开发与保护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A地为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该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B地纬度稍高,位于大陆东岸,处在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加上沿海巴西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巴西首都由①城前往②城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平衡人口的分布;从②城前往③城的主要原因是带动内地经济发展、减轻沿海城市的环境压力。 (3)从图中可以读出,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部,西北较少;甲河为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流域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热带雨林具有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大气碳氧平衡、全球水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意义。该区域发展农业对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了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应该加强对热带雨林的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开发等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十三五”期间,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将由西北一域独大变成全国各地全面开花。 2016年12月31日,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南侧慈溪市的周巷水库、长河水库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一期100兆瓦并网发电,年发电2.2亿千瓦时,相当于标准煤7.04万吨的发电量,所发电全部并入国家电网。

“渔光互补”项目在水面上架设的光伏板对水面遮光,既能调控水温又能抑制有害藻类、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研发团队创造的“藻菌调控技术”“精准投喂组合”“底排污技术”等,解决了传统养鱼排污难、鱼类交叉感染的难题,实现了水面上架设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面下养殖鲻鱼等高端水产品的企农双赢。

下图为我国2015年光伏发电地区分布及慈溪市水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景观。

(1)与浙江相比,说明西北地区发展光伏发电的条件。

(2)“渔光互补”模式是一场能源与养殖的“绿色革命”,请分析说明。

(3)指出慈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运营需克服的自然灾害。

 

查看答案

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因过度放牧和开垦,生态退化加剧。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1.造成东非高原牧民需要周期性游牧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水循环    D. 地壳运动

2.该游牧活动过程中可能经过的地点或地理事物是(  )

A. 南回归线    B. 热带雨林

C. 东非裂谷    D. 撒哈拉沙漠

3.游牧至甲地附近时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中国人民中秋团圆    B. 西欧河流水位较低

C. 北冰洋冰封万里    D. 澳大利亚正值绵羊业忙季

 

查看答案

读“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题。

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 甲地区降水整体上比乙地区少    B. 甲地区可能地处乙地区东侧

C. 甲地区海拔应该高于乙地区    D. 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区略大

2.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 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形成圆形漏斗区    B. 农牧业活动频繁,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C. 风力侵蚀强烈,形成风蚀洼地    D. 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普通植物无法存活

 

查看答案

下图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模式”,甲乙分别为地球上两类原始森林。回答下列问题。

1.与乙森林系统相比,甲森林系统的

A. 生物体储存的养分少

B. 枯枝落叶层储存的养分多

C. 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少

D. 系统整体的物流量大

2.全球的乙森林系统主要分布在

A. 非洲大陆    B. 大洋洲

C. 亚欧大陆    D. 南美洲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与日本相比( )

A. 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B. 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

C. 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D. 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2.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 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    B. 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C. 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D. 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3.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位于(    )

A. 大洋洲、西欧    B. 东欧、东南亚    C. 中亚、西亚    D. 东亚、南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