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据图回答...

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

①正东 ②正南 ③正西 ④正北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年一样

B. 正午比上午大

C. 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

D. 春秋分日各地一样

3.若夏至日北京时间17:00时,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

A. 四季分明    B. 出现极昼现象

C. 酷暑难耐    D. 分布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C 2.C 3.B 【解析】试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计算、地方时的计算 1.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若该地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北方,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门朝正南;位于太阳直射点南方,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门朝正北,C正确。 2.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屋内地面光照面积越小;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全年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一样;正午太阳高度比上午大,屋内地面光照面积比上午小;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屋内地面光照面积达到全年最小,C正确;春秋分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一样。 3.北京时间15点时该地正午,地方时为12点,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4分钟×已知地与所求地经度差,可算出该地位于75°E;根据“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该地为68.5°N或21.5°S;(75°E,21.5°S)位于印度洋,因此该地位于(75°E,68.5°N),寒带地区,全年气温低,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B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该国湿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境内69%为森林,8%为耕地,10%是湖泊。长期以来该国依托森林经济发达,是世界重要的纸张和纸板出口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国经济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近20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国际有关组织评为世界“技术最发达国家”“最具竞争力国家”。

(1)分析该国森林覆盖率高的主要原因。

(2)该国北部风力最强的季节是________季,简要说明其原因。

(3)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国的经济生产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其中向电信等高科技产品转型尤为突出。简述这一变化对该国产生的有利影响。

(4)图中所示地区的湿地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请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重要的保护对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 涵养水源    B. 调蓄洪水

C. 美化环境    D. 保护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百万公顷/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 二氧化碳减少    B. 全球降水增多    C. 冰川体积增大    D. 全球气候变暖

2.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   )

A. 伐木与深加工    B. 开发矿产资源    C. 从毁林到造林    D. 严禁砍伐森林

 

查看答案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月均温差值

0.13

0.10

0.18

-0.16

-0.13

-0.25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差值

-0.43

-0.40

-0.20

-0.10

0.11

0.22

 

 

1.探究结果表明(  )

A. 学校所在地位于北半球

B. 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C. 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 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高

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查看答案

南四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境内,是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泊。下表示意1982~2012年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景观类型

1982年

1992年

2002年

2012年

面积(hm2)

面积(hm2)

面积(hm2)

面积(hm2)

湖泊

62 827.83

57 356.01

44 376.84

47 023.20

河流

5 181.39

4 972.68

5 300.28

4 385.34

沼泽

50 661.90

55 970.37

34 591.95

18 117.09

水稻田

38 862.99

39 349.35

38 296.17

45 677.88

坑塘水库

2 693.43

2 205.63

3 481.65

5 926.50

人工水渠

2 264.13

2 175.12

2 729.07

3 081.69

台田鱼塘

0.00

1 644.75

28 499.94

39 143.97

建设用地

7 114.50

7 147.17

7 575.96

12 078.00

其他用地

11 857.23

10 642.32

16 614.54

6 029.73

 

 

1.1982~2012年南四湖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点是(  )

A. 自然湿地大量减小,湿地总面积快速萎缩

B. 自然湿地中,湖泊面积最大,变化最为明显

C. 已由以自然湿地为主转变为以人工湿地为主

D. 人工湿地中,建筑地面积的增长最为明显

2.南四湖水面年际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

A. 湖水有机物浓度明显下降

B. 湖区水循环量大幅度减少

C. 吸收有害重金属能力下降

D. 湖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