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根据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阴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东西向延伸山脉,不论是自然地...

根据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阴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东西向延伸山脉,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其都是南北的重要界线。阴山南北农业活动的差异和成因是什么?

 

(2)在我国南部,和阴山主体走向较类似的是南岭,但南岭自然环境南北差异并不明显,试举例说明。

 

(1)阴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黄河水灌溉之利,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南岭南北自然景观类似,南北差异较小: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列出合理的3方面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以及成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阴山是我国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但阴山南部的农耕文化,除受山地影响,水热条件较优越外,引黄灌溉尤为重要。阴山以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黄河水灌溉之利,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自然环境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进行对比。从气候来看,南岭南北自然景观类似,南北差异较小: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地形来看,地形都是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从植被来看,自然植被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外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地区仍然属于成长性产业,主要为了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而进行的空间的主动移动。下图是“某产业在某地区生产成本和利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产业在本地利润水平下降最快的时间及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

A. ①~②之间,生产成本迅速上升    B. ①~②期间,市场竞争加剧

C. ③~④之间,生产成本迅速上升    D. ③~④之间,市场竞争加剧

2.该地生产成本主要随本地经济发展而上升,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地价上升②劳动力价格上涨③输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④协作条件变差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该产业在本地出现明显“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①以前    B. ①②之间

C. ②以后    D. ④以后

 

查看答案

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 是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 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C. 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 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2.图中①地形区的形成原因是(   )

A. 地壳的断裂下陷    B. 风力侵蚀

C. 流水侵蚀    D. 地壳的水平挤压

3.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查看答案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千姿百态,人类活动也是千差万别。同一个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随着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

C. 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 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2.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特征分别为(   )

A. 地带、非地带    B. 差异、整体

C. 相对一致、差异    D. 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查看答案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下表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的地形与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东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B. 华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C. 四川盆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 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B. 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 质量较好,市场需求多

 

查看答案

植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在我国,大致以100°E为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西部。读“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10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主要因素是(   )

A. 土壤    B. 降水    C. 冰川    D. 海拔

2.在我国30°N附近地区,100°E以西叶面积指数较小,发展农业遇到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A. 光照    B. 水分    C. 热量    D. 土壤

3.与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   )

A. 从新疆向东依次出现的沙漠,草原和枫叶

B. 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出现的自然植被

C. 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

D.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点点绿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