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位于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地形崎岖,以中低山地丘陵为主。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

位于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地形崎岖,以中低山地丘陵为主。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区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

A. 中国三江平原    B.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 湄公河三角洲    D.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2.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带来的效益是

①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②增加农民收入  ③减少水利工程量  ④减轻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D 2.B 【解析】 1.由材料可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将种植水稻将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我国三江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大牧场放牧业,湄公河三角洲为水稻种植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故选D。 2.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系统,稻谷为鱼类遮阳,提供氧气,鱼类为稻田除草,减少病虫害,增肥等,使得形成良性生态系统,①对。农产品种类增多,可以提供农民收入,②对。需要开挖池塘进行,增加水利工程量,③错。由于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④对。 【点睛】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而羊粪又可成为麦田的肥料。 (2)有效合理地安排农业活动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主要农事活动及时间见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麦种植 犁地 (忙碌) 播种(忙碌) 生长季节(农闲) 收割(忙碌) 绵羊饲养 在牧场上放牧(农闲) 配种(忙碌) 剪羊毛 (忙碌) 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农闲) (3)灵活的生产选择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B. 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 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D. 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 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 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

D. 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的四个平原地区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四个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面积广阔,水源不足    B. 乙—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C. 丙—草场茂密,光照不足    D. 丁—河流众多,黑土广布

2.关于四个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粮食商品率高    B. 乙—机械化水平低

C. 丙—水利工程量大    D. 丁—市场适应性强

 

查看答案

在台湾学界,迁徙的紫斑蝶聚集越冬的山谷称之为“紫蝶幽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紫蝶幽谷”均分布在(  )

A. 南部沿海地区

B.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温暖区

C. 高山峡谷地区

D. 山脉南段两侧的低海拔地区

2.紫斑蝶选择在山谷越冬,主要是该地(  )

A. 背风温暖    B. 人烟稀少

C. 降水丰富    D. 花蜜充足

3.紫斑蝶北返时间最可能在于(  )

A. 1月下旬    B. 3月中旬

C. 5月下旬    D. 9月中旬

 

查看答案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A.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C

A.     B.

C.     D.

 

查看答案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反气旋    D. 暖锋

2.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A. 阴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    D. 暖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