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早在18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气象战”技术就已经被娴熟运用,留下许多至今为人们...

早在18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气象战”技术就已经被娴熟运用,留下许多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赤壁之战,诸葛亮立军令状,三日内赶制十万羽箭。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诸葛亮命二十只草船驶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可拨弓弩手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草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得胜而归。周瑜叹曰:“吾不如此也!”文中“是夜大雾”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多雨,空气湿度大    B. 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

C. 临近长江,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充足    D. 晴夜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损失热量多

2.庞统献连环计,曹军以铁索打造连环战船,程昱忧虑,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诸葛亮夜观天象,设坛借得东风,周瑜火烧赤壁,大破曹军。下图中,正确反映赤壁之战气压形势的是

A.     B.     C.     D.

 

1.C 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要求学生掌握雾的形成原因,并且能够判读天气系统图,从图中读出天气和风向。 1.根据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在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补偿给近地面的热量较少,所以近地面的气温较低,水汽易凝结。另外,江面水分蒸发,为空气补充了大量水汽,故形成大雾天气。这是典型的辐射雾现象,日出后,近地面气温升高,此雾即散。 2.根据风向的判读方法,此时赤壁应位于高压脊的西侧,所以形成偏南、偏东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日,小明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发布的个人状态: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丁丙甲乙    D. 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A. 428    B. 628    C. 92    D. 112

 

查看答案

读图(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 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 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C. 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D. 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图中H代表高压中心,L代表低压中心),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读某地(60°N,80°E)静风林区二氧化碳浓度(单位:ppm)时空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及这种植被类型的最大地带性分布区分别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欧大陆东部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美大陆

C. 亚寒带针叶林  南美大陆

D. 亚寒带针叶林  亚欧大陆

2.若m、n表示年平均状况下,当地0时、6时、12时、18时中连续的两个时间,则据图中信息可知m、n分别为

A. 0时、6时    B. 6时、12时

C. 12时、18时    D. 18时、0时

3.在m到n时段内静风林区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较大,且m到n持续时间较长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查看答案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陆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下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主要成因可能是

A. 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 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 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沉积而成

2.图中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地下水    B. 雨水    C. 海水    D. 河流水

3.图中新月形沙丘

A. 缓坡大致朝向东方    B. 多为固定沙丘

C. 陡坡风力大于缓坡    D. 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查看答案

城市城区内的建筑物数量与建成区面积要随城市规划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图4为某大城市在城郊规划的一居住小区近7年来的区内建筑物数量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动态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信息表明该居住小区

A. 2009—2010年建成区面积和建筑物数量均下降

B. 2010—2012年建筑物数量在不断增长

C. 2012—2013年建筑物数量增长而建成区面积下降

D. 2012—2014年建成区面积呈下降趋势

2.据图分析可知,该小区建筑物数量的变化对区域的影响是

A. 增大了建筑物的高度    B. 提升了该小区的环境质量

C. 提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率    D. 造成了建成区面积的盲目扩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