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智利是世界铜矿储量最多的国家,集中分布在该国的中北...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智利是世界铜矿储量最多的国家,集中分布在该国的中北部地区(图示地区)。铜产业是智利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决定全球铜市的波动。很吃香是个缺乏能源的国家,所需化石燃料90%以上依赖进口,近年来,智利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开发。下图示意智利局部区域。

(1)评价智利铜矿开采的有利条件。

(2)电力短缺是智利铜矿冶炼工业的瓶颈,近年来,图示地区吸引了诸多光伏发电企业投资建设,分析其原因。

(3)铜产业是智利可持续发展的双刃剑,说明理由。

【答案】(1)有利条件:智利铜矿资源储量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出口;国际市场广阔  (2)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该国铜产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荒地多,地租便宜,成本低  (3)有利: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智利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国民收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利:智利产业结构单一,对铜产业依赖严重,经济比较脆弱;铜产业的发展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1)智利铜矿开采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资源、交通及市场角度分析。从资源看,智利是世界铜矿储量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从交通看,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铜矿出口。从市场看,国际市场广阔。

(2)智利铜矿冶炼工业附近吸引光伏企业的原因主要从太阳能资源状况、电能的需求量、土地等角度分析。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该国铜产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荒地多,地租便宜,成本低

(3)铜产业是智利可持续发展的双刃剑的原因主要从铜矿开采冶炼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角度分析。有利主要从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角度分析,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智利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国民收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不利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及对环境的影响考虑,由于智利产业结构单一,对铜产业依赖严重,经济比较脆弱;铜产业的发展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题型】综合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济宁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7月中下旬从我国北方地区出发,飞往非洲南部,4月前后返回。科学家把不足1克的光敏定位仪安装在样本雨燕身上,这种设备可以感知和记录光照强度的日变化。在样本雨燕飞回来的时候挂网捕捉,回收数据,由此绘制出了它们的迁徙路线。

(1)8月中旬,北京雨燕从我国北方飞抵甲地区,指出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分析其形成原因。

(2)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期间,北京雨燕在丁地越冬,分析有利条件。

(3)甲乙丙丁四地中,光敏定位仪数据误差最大的地点是        ,说明理由。

 

(1)森林、草原、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离海洋(太平洋)越远、降水越少 (2)南半球的夏季,气候温暖;丁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区,为湿季,食物丰富 (3)丙地。热带雨林气候区,云雨天气多,对光照强度的影响大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北京雨燕到达甲处为随着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经度地带性,从东到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的变化。 (2)每年的11-2月,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为夏季,丁地位于南半球,是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茂盛,食物丰富。 (3)读图可知,图中迁徙路线中,甲为温带荒漠地区,乙为热带荒漠地区,丙为热带雨林地区,丁为热带草原地区,只有丙地全年降水量大,多对流雨,气象条件对于光学设备影响大,光敏定位仪数据误差最大。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上的薄弱部位经过“热点”时往往形成火山喷发,随着板块移动,这种“热点火山”形成连串的火 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下图示意某海洋的岛链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   )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3.4.下列时段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是(   )

A. 距今 100-120 百万年    B. 距今 120-140 百万年

C. 距今 140-160 百万年    D. 距今 160-180 百万年

5.6.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

A. 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 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C. 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 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答案】

7.8.D

9.10.A

11.12.D

【解析】

13.14.根据材料内容热点是固定不变的板块是移动的。距今时间越久的火山锥形成时间越早即先经过火山热点。根据火山锥形成时间可判断,板块是先向正南方向运动再向东南方向运动最后形成图中的火山锥分布因此热点此时处于图中的西北方向④附近故选D。

15.16.本题主要根据图中相邻两个火山锥之间的距离及形成时间间隔来判定板块的移动速度。结合选项可知,移动速度最慢的应在距今100~120百万年,故选A。

17.18.根据材料内容,热点是固定不变的,板块是移动的。距今时间越久的火山锥形成时间越早,即先经过火山热点。根据火山锥形成时间可判断,板块是先向正南方向运动①,再向东南方向运动②,最后形成图中的火山锥分布,故选D。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济宁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智利是世界铜矿储量最多的国家,集中分布在该国的中北部地区(图示地区)。铜产业是智利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决定全球铜市的波动。很吃香是个缺乏能源的国家,所需化石燃料90%以上依赖进口,近年来,智利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开发。下图示意智利局部区域。

(1)评价智利铜矿开采的有利条件。

(2)电力短缺是智利铜矿冶炼工业的瓶颈,近年来,图示地区吸引了诸多光伏发电企业投资建设,分析其原因。

(3)铜产业是智利可持续发展的双刃剑,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华北某山地顶部平坦,四周为悬崖峭壁,主要岩层有石灰岩、页岩、砂砾岩等,高约200多米的悬崖上,灰白岩层之间形成多个绿色的条带(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山地的形成,与之关联性较小的地质现象

A. 断层构造    B. 褶皱构造    C. 地壳升降    D. 沉积作用

2.多条植被条带与裸岩相间分布,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拔高低    B. 岩性疏密    C. 气温变化    D. 降水差异

 

查看答案

我国的圭表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表为直立的标杆,圭是平卧的尺,用于测量正午日影的长度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表影两次最长值的时间间隔是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1月    D. 1年

2.据《周礼》记载:“(①日期),影长一丈三尺······(②日期),影长五寸。此为长短之极。”关于①②日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A. ①日期,济宁市昼夜平分    B. ①日期,济宁市日出东北

C. ②日期,济宁市秋高气爽    D. ②日期,济宁市日出最早

 

查看答案

香蕉是热带水果,近年来,巴拉圭因香蕉滞销而催生了香蕉粉产业,收获的香蕉经过去皮、干燥、磨粉,制成的香蕉粉可用于制作面包、饼干、冰激凌等。下图示意巴拉圭位置及地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巴拉圭的地形特征

A. 南高北低    B. 中高周低    C. 高原为主    D. 平原为主

2.巴拉圭香蕉主要出口国家最可能是

A. 阿根廷    B. 巴西    C. 玻利维亚    D. 巴拿马

3.推测香蕉粉工厂布局特点

A. 靠近原料地    B. 靠近水源地    C. 靠近消费市场    D. 靠近国界线

 

查看答案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卢萨蒂亚棕地形成的原因是

A. 生态恶化    B. 资源耗竭    C. 人口锐减    D. 产业升级

2.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 发展旅游产业    B. 改善生态环境    C. 优化交通布局    D. 促进商业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