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信息...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甲到丁纬度逐渐降低    B. 图示山地位于北半球

C. 图示山地的南坡为背阳坡    D. 从甲到丁距海越来越远

2.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3.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较低    B. 海拔较高    C. 降水较多    D. 距海较远

 

1.B 2.B 3.A 【解析】 1.水平方向上自然带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到苔原,可知由甲到丁纬度升高。同一自然带分布,南坡海拔较北坡高,说明南坡为阳坡,所以是北半球。同种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南坡为向阳坡。从甲到丁为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没有体现距海远近而导致的自然带变化。故选B。 2.由上题可知水平方向上,从甲到丁纬度升高,自然带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变化到苔原,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故选B。 3.影响自然带多少的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高差)。甲和丙的海拔以及相对高度相差不大,纬度差异明显,甲的纬度低,自然带更加复杂。故选A。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阿塔卡马沙漠是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地区,2015年一场超乎以往的大雨,沙漠土地里休眠的各种花朵种子瞬间发芽、生长、开花,在这以往死寂的沙漠绽放。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和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阿塔卡马沙漠开花现象的发生,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独特性    D. 区域性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 气温日较差大    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 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查看答案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甲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乙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图甲

1.图甲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 向斜、背斜和断层    B. 断层、向斜和背斜

C. 背斜、向斜和断层    D. 背斜、断层和向斜

2.与图乙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查看答案

读“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洱海的成因是

A. 人T筑湖    B. 火山口积水    C. 断层凹陷    D. 滑坡堰塞

2.大理古城聚落所在地地形较为平坦,该地形应属于

A. 山体崩塌形成    B. 洪积一冲积扇    C. 现代冰川堆碛    D. 洱海侵蚀平原

 

查看答案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不透水地面周边等地,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

A. a增加    B. b增加    C. c减少    D. d减少

2.建设植被浅沟对城市的影响是

A. 增加地表水资源    B. 缓解城市内涝    C. 造成地面沉降    D. 加重热岛效应

 

查看答案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A. 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 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 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 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项很少,其原因是

A. 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 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 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 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