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流域内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左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右图为“沙江”景观。

  

(1)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补给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

(3)说明雅鲁藏布江河谷爬升沙丘形成的过程。

(4)说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的原因。

 

(1)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游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降水较多,且周围多高大山脉,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为主; (2)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3)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受河谷地形影响,风力强劲, 把堆积在宽谷地带的细沙,吹送到江岸山坳或坡上。 (4)从上游及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在中游河段沉积,沙滩面积扩大;冬春干旱季节,风力作用扩大沙化面积;中游河段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化增加;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理综合能力。第(1)题,根据雅鲁藏布江流经区域的气候等条件可以判定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再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分析得出该河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这与区域地形有关;下游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为主,这与区域地形及水汽来源有关。第(2)题,辫状水系多形成于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地区。据此结合地形及水流情况分析。第(3)题,沙丘形成于堆积作用。冬春河床裸露, 沙源足,加上强劲的风力而成。第(4)题,雅鲁藏布江中游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有人为的原因再加上自然地形、风力影响所致。 (1)根据雅鲁藏布江流经区域的气候等条件可以判定,该河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这是因为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该河下游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为主,这是因为雅鲁藏布江谷地面向西南开口,使得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且周围多高大山脉,降水较多。 (2)辫状水系多形成于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地区。雅鲁藏布江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上游出山口,进入比较开阔的河谷,这里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3)沙丘形成于堆积作用。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受河谷地形影响,风力强劲,把堆积在宽谷地带的细沙,吹送到江岸山坳或坡上。 (4)结合上题,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沙土来自于流水的搬运及风力的吹蚀、堆积作用。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是因为从上游及支流带来的泥沙在中游河段沉积量增加,沙滩面积扩大;中游河段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化增加;冬春干旱季节,风力作用扩大沙化面积,最终导致沙漠化土地的扩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云南省与中南半岛各国在矿产资源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云南缺油、气、钾、宝石和铁等矿产,而磷等较丰富;东南亚各国缺磷等资源,而油气、钾盐、铁、稀土及宝石等资源丰富。目前云南与中南半岛各国的矿业经济合作已经开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以来,云南矿业的生产装备与技术发展迅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原因是

A. 矿产资源丰富    B. 消费市场广阔

C. 廉价的劳动力    D. 靠近中南半岛

2.在云南矿业与中南半岛各国合作中,云南能够

A. 减少环境污染    B. 获得充足资金

C. 引进先进技术    D. 扩大消费市场

3.目前云南对中南半岛各国的矿业投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南半岛各国

A. 矿产资源增加    B. 劳动效率上升    C. 投资壁垒减弱    D. 基础设施完善

 

查看答案

我国某企业在泰国建设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下图示意该工业园区地理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泰中罗勇工业园区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工业基础    B. 技术    C. 市场    D. 交通

2.工业园建设初具规模之后,园区着力引导国内企业来投资泰国独特的行业。以下行业属于泰国的独特行业的是

A. 毛纺织业    B. 运输行业    C. 轮胎产业    D. 光伏产业

3.园区对引进的企业进行考察,以期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其目的是

A. 减少劳动成本    B. 避免过度竞争    C. 扩大市场范围    D. 共享基础设施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各地冬小麦种植时机多有不同,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最当时”,而“霜降种麦最当时”则出现在

A. 闽浙丘陵    B. 辽河平原    C. 宁夏平原    D. 江淮地区

2.北魏《齐民要术》“凡田(耕作),欲早晚相杂(不同播种期),防岁道有所不宜”,其原因是我国

A. 气候的年际变化大    B.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C. 南北气温差异较大    D.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查看答案

丙地天气系统形成后东北移动,24小时后消失,则丙地天气在此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为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夏季某时刻风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降水强度最大的是

A.     B.     C.     D.

2.图中甲处风力较小的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植被    C. 气压梯度    D. 降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