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林线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

林线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强度大    B. 纬度低,气温高

C. 来自印度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    D. 高原地形阻挡来自北部的寒冷气流

2.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折向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A. 河流与盛行风向    B. 降水与土壤类型

C. 地势与山脉走向    D. 气温与纬度位置

 

1.C 2.C 【解析】 1.林线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地处青藏高原的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说明F地的水热条件适合树木生长,主要是受南部的印度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故本题选C。 2.图示东部区域为横断山区,山川南北纵列,山脉的走向发生变化;同时这里也是地势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地势落差大,所以林线的走向发生折向变化,故本题选C。 【点睛】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 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北半球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援建印度尼西亚的泗水—马都拉大桥是东南亚最大的跨海大桥,大桥连接爪哇岛和马都拉岛。下图为爪哇岛和马都拉岛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500 m),完成下列问题。

1.从成因上看M山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C.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D.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2.N地1月降水327 mm7月降水22 mm造成1月和7月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1月N地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 1月N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影响 7月N地受干燥的东北风影响 7月N地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最可能遇到

A. 冷锋过境风雪交加    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热少雨

C. 台风来袭狂风暴雨    D. 对流强盛电闪雷鸣

 

查看答案

向日葵又被人们称为“太阳花”,在花盘盛开前,花盘白天随着太阳从东向西转,其指向落后太阳月12°。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向日葵植株高大,是喜温又耐寒的作物,其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差异很大。从播种到现蕾,比较抗旱,需水不多,而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生长,增强抗旱性。现蕾到开花,是需水高峰,此期缺水,对产量影响很大。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当河套平原某农场(108°E)向日葵花盘指向正南时,北京时间约为

A. 11:12    B. 12:00    C. 12:48    D. 13:36

2.向日葵在我国的主产区分布在

A. 西南、西北、青藏    B. 东北、西北、华北

C. 东北、华北、华东    D. 华北、华东、华南

3.在我国主产区播种向日葵的最适宜时间是

A. 3、4月    B. 5、6月    C. 7、8月    D. 9、10月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公共服务区、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2017年前2个月,光上海一地便出现了900多起有关共享单车的投诉事件,主要是单车的乱停放和随意的损毁。

评价共享单车对环境的影响。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邮轮旅游是一种以大型豪华游船为载体,以海上巡游为主要形式,以船上活动和岸上休闲为主要内容的高端旅游活动。

    途牛发布《中国在线游轮出境旅游消费分析报告2017》: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目前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邮轮旅游市场。过去一年,家庭亲子客户是邮轮旅游的主要消费群体,家庭游订单占比达到41%,中老年团队游也是邮轮游重要的消费群体,订单占比达到20%,在邮轮航期方面,59%的客户选择了4晚5天航期的邮轮线路,22%的客户购买了5晚6天航期的邮轮线路。当前我国邮轮旅游消费仍以近海短程的日本线路为主。

分析中国邮轮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8日,湖州“太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太湖溇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水利工程,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左图为“太湖溇港”水系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虚线框内溇港的放大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古人在太湖南部的滨湖沉积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开凿南北向的“溇港”,之后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结构—被称为“太湖溇港”。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透水的挡墙,中间的软流质泥土被挖到挡墙外面,泥土中的水,透过竹木围篱的缝隙渗入河道,形成了河流,利用这种技术,在太湖南部的滩涂上开挖溇港,水和土分离,新的陆地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一条条连接溇港的横塘陆续开挖,挖出的泥土堆在土地四周,形成犹如城墙般的堤坝,人们把它唤作“圩”,水行于圩外,田成于圩内,形成太湖滩涂上的溇港圩田。在每一条溇港在与太湖的交汇处,建一道水闸,这也是“太湖溇港”水利工程的关键。

(1)根据图文材料说明当地建设“太湖溇港”的主要原因。

(2)据右图溇港北窄南宽的形态和水闸的位置,分别分析其主要作用。

(3)根据图文材料说明“太湖溇港”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