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A. 吸烟除尘    B. 美化环境    C. 防风固沙    D. 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1.C 2.A 【解析】试题分析: 1. 2.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森林的效益。三北防护林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针对上述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严重,故防风固沙是其主要功能。长江中上游地区位于湿润地区,且降水集中多暴雨,由于长期的过度砍伐,植被破坏而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故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该生态工程的主要生态功能。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即可判断防护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人类活动破坏前后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被破坏后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2.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 工业过度发展,环境污染加剧    C. 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 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查看答案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1.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A.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 水土流失加剧    D. 水资减少

 

查看答案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A. 库布齐沙漠    B. 土默川平原    C. 呼和浩特市    D. 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A. 地质条件稳定    B. 年降水量增多    C. 灌溉条件改善    D. 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 湿地破坏    B. 森林锐减    C. 水土流失    D. 土壤盐渍化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土壤    B. 海拔    C.     D. 热量

 

查看答案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 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 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2.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A. 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B. 能源消费结构不再以煤为主    C.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 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2.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A. 发展微电子工业    B. 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 发展畜牧业    D. 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